DSC07601.JPG  

綜觀現今筆電市場,Windows陣營百花齊放,市佔率更是各廠誓死必爭之地。不過,儘管名次此消彼漲,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卻難免感到麻木。畢竟系統就是那一樣,除去硬體帶來的新鮮感後依然是老樣子()。說到市佔,有個現象不得不讓人重視,那就是來自於蘋果的異軍突起-數年前那個少數人擁有的神秘麥金塔已不復在,取而代之的是咖啡廳、大學講堂與工作室中那一顆顆發亮的蘋果。本人身為十數年的Windows使用者,原先對此也不以為意,直到前些日子的因緣際會,讓我決定深入其中,一探究竟

文章內容一覽

為何選擇MacBook?

預算不多,怎麼買MacBook? (含二手品採購心法與分析)

MacBook Air 11與配件開箱 (含變壓器收納教學)

 

緣起

說到本人為何想添購MacBook,就得從一場研討會說起

DSC07324.JPG   

上圖為TST Combined Annual Meeting (台灣-新加坡-泰國聯合舉辦之整形外科年會)的看板,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為期三天(2014/12/19~21)

本人身為一介醫學生,到此會場當然不是分享臨床經驗,而是負責演講的場控、遞麥克風,以及解決現場簡報時會產生的各種突發狀況。簡報!對,相信各位也想到了。眾多的講者就代表了成堆的電腦。此外,雖然會場提供電腦設備(WindowsMac一應俱全)使講者傳輸檔案,但不少講者堅持使用自己的電腦進行簡報。於是麻煩就來了:

接上去無法投影、投影時無法使用延伸模式、無法輸出畫面、甚至連主副螢幕都能搞顛倒(造成播放簡報時小抄投在大螢幕給大家看光光,真的很尷尬)…… 沒錯,各種您想得到,或是想不到的麻煩我們都碰上了。若是這些電腦屬於Windows陣營,以本人的能力而言應可輕鬆搞定,但

現場來賓的2/3以上都是使用MacBook!!

平時使用電腦算是流暢的我,在一顆顆蘋果之前只能發呆、乾著急,進而找別人幫忙。而這樣的經驗讓我開始警覺一個殘酷的事實:從前Windows打天下的世界已經過去,無法Win-Mac兩棲終將被時代淘汰。之後雖然先行購入VAIO X,但這樣的想法一直存於我心,直到時機成熟而購入這台練習機

DSC07336.JPG   

來一張當時的現場實況。圖中的講者是韓國V Plastic Surgery Group的創始人,從他的演講不難理解為何韓國人有時會被人戲稱為複製人”……()

 

預算不多,怎麼買?

DSC07626.JPG  

本人在先前的文章便已提過:為了避免資源耗盡,我常規範自己不可擁有太多。這次購買的目的也是一樣,由於已有Surface Pro作為主力,購入的MacBook自然是作為副將的腳色,而預算則由犧牲一台VAIO X獲得。以下將分享購買的心路歷程給預算不多又想購入蘋果電腦的讀者參考。

Q1: 您想要的Mac是哪種形態?

以下將現今二手市場流通的機種與規格簡化給各位參考:

機種

螢幕

重量(kG)

升級OSX 10.10基本條件

MBA 11

11.6” 1366*768

1.08

2008 年底或後續機種

MBA 13

13” 1440*900

1.36(), 1.35()

MBP 13

13” 1280*800

2.04

2007 年中/年底以上

MBP 15

15” 1440*900

2.49(), 2.54()

MBP 17

17” 1920*1200

2.99

MacBook

13” 1280*800

2.13

2008 年底鋁金屬機種,或 2009 年初以上

註一:MBA 13的舊款,指的是2008年由賈伯斯發布的款式(就是從牛皮紙袋抽出的那台),與現今滿街跑的樣式有很大的不同。

註二:至於MBP 15的舊款,則是指採用傳統鍵盤的款式,可以參考這裏(現今常見的鍵盤為孤島式)。由於MBP 132009年誕生,自然沒有新舊款與升級的問題

以下提出幾個重點給各位參考:

  1. 1. 二手市場中有不少價位非常低的MacBook (甚至可到$5000以下),但它們通常不能升級到最新版的作業系統(OSX 10.10,代號Yosemite),原因是處理器不支援64位元運算。本人認為既然要學就該學最新的系統操作方式,別貪小便宜而吃了大虧啊。
  2. 2. MacBook採用塑膠機身,雖然二手售價較低(與類似規格的MBP相比),但一來較不耐用,二來有些品項不好的機器尚未交機前機殼已經裂開(C蓋掌托前端內藏磁鐵的部分最容易龜裂),請各位選購時需特別注意
  3. 3. MBA的重量固然吸引人,但MBP在效能上佔有優勢,且擴充性強(RAM、硬碟都可換,甚至可將光碟機改裝為第二顆硬碟),換裝SSD的花費也遠比MBA便宜(因採用標準2.5吋硬碟,而非MBA的特規款式)。因此,若不太介意重量,MBP會是個相對划算的選擇
  4. 4. MBP 17雖然有列在表上,但到目前為止本人在二手市場中只看過一次。加上現在也停產了,因此各位就從MBP 15開始選吧。至於搭載Retina螢幕的款式由於過於昂貴,不在本次討論的範圍內

 

Q2: 華麗的內裝,您一定需要嗎?

DSC07620.JPG  

由於MacBook Air/Pro的外型延續數代而不變,對於潮度而言,購買新款與舊款的效益是一樣的(),在重量上亦無差別。因此,於預算不豐,再加上蘋果又特別保值的狀態下,各位應該要問自己兩個問題:

新款的優勢,我真的需要嗎?” 以及 購入舊款,有什麼額外的風險?”

以下就以本文的主角MBA為例:

發布年代

處理器

USB 3.0

Thunderbolt

續航力(11”/13”)

Late 2010

Core 2 Duo

X

X

5hrs/7hrs

Mid 2011

2nd Core i

X

O

5hrs/7hrs

Mid 2012

3rd Core i

O

O

5hrs/7hrs

Mid 2013

4th Core i

O

O

9hrs/12hrs

Early 2014

4th Core i

O

O

9hrs/12hrs

將各代主要的差異列出之後,不難發現以下數個重點:

  1. 1. 想要超強續航力,就得選擇20132014年的款式,但根據本人調查,這兩種機型由於推出不久,二手售價頂多較新機便宜兩三千,實在稱不上划算。因此可斷定,預算不多的人要不是帶個變壓器以便不時之需,就是勒緊褲帶,繼續吃泡麵存錢
  2. 2. MBA的效能可以2011年款作為分水嶺。2010年款採用低電壓的Core 2 Duo處理器,效能甚至比2008年的初代款式還差,因此僅能作為文書機。而到了2011年,由於微架構改變,處理器效能暴增2~2.5倍,使MBA亦能勝任輕度的剪片、轉檔與觀看高畫質影片等任務

 

小結

根據以上分析與本人考察的結果,對於有意進場的夥伴們,依預算多寡給予的落點預測如下:

預算

合理落點 (RAM/SSD)

25000左右

官方整新機,或2013~2014二手品

20000~25000

Mid 2013 (少見)

Mid 2012 (4G or 8G /128G)

Mid 2011 (4G/256G)

15000~20000

Mid 2011 (4G/128G)

Late 2010 (4G/256G)

15000左右

Late 2010 (4G/64G2G/128G)

10000~13000

Late 2010 (2G/64G)

註:基本上,若您對效能有一定要求(希望機體不只是文書上網用途),本人並不建議購買Late 2010MBA。若預算不足以購買Mid 2011款,或許可轉戰MBP - 雖然重了點但效能會好非常多。

 

購入舊品的風險

雖然不少人早就知道購入二手品的風險,但容我再提醒一次以免造成遺憾:

  1. 1.     缺乏保固
  2. 2.     電池可能需要更換(自行購買電池並更換約$2000~2500)
  3. 3.     2010/2011年款沒有USB3.0,傳輸速度較慢。2011年款可用thunderbolt介面擴充,但轉接器材相當昂貴($5600)
  4. 4.     擴充SSD的預算也應考慮在內。目前在台灣可直購的MBA專用SSD僅有創見推出(產品名稱為JetDrive)

 

以下,請見開箱

DSC07604.JPG   

雖然上方表格寫得洋洋灑灑,本人此次購機的預算卻不是以上任何一種。由於我的目標相當明確 – “夠輕,可升級Yosemite,以及盡可能的便宜,因此在找尋好一陣子之後,終於找到了這台連一萬元都不用的MacBook Air 11 (Late 2010)

DSC07606.JPG   

當然啦,便宜總是有代價的。像是角落有撞傷

DSC07607.JPG   

以及缺乏先進的介面(其實這邊也有撞傷…)

DSC07610.JPG   

不過,從這個角度來看,跟最新款的MBA可以說是一樣”(挺胸)

在這邊也先提醒各位,MBA的背光鍵盤是Mid 2011之後才有的福利Late 2010的使用者晚上就得摸黑操作了。

DSC07611L.jpg   

底部長這樣

DSC07616L.jpg   

型號為A13702011年生產(實際上Mid 2011款的MBA 11型號也是A1370)

DSC07625.JPG   

從這個角度來看薄如利刃,在當時會造成轟動也不奇怪了

而這也是開啟的最大角度,本人覺得不太夠用,但尚可接受

 

好用又不好用的皮套

晚入場的其中一個好處便是周邊又多又便宜。像是下圖這個GGMM的皮套,與MBA Late 2010一同推出。原價1380元,現在網購店家出清卻只要300元,實在讓人有賺到的感覺

DSC07630.JPG   

DSC07631.JPG  

採用牛仔布材質,觸感相當不錯。車縫線也頗為精緻   

DSC07632.JPG  

打開後,內面是大面積的超細纖維絨布,能夠有效的避免機體被刮傷

DSC07633.JPG   

邊角皆有PVC套協助固定機身

DSC07634.JPG   

說到這皮套的特別之處,便是在於中間暗藏鬆緊帶與預留的空間。有什麼用?請看下圖

DSC07635.JPG   

裝好後關閉時,由於有預留空間,皮套可與機體完美貼合

DSC07636.JPG   

裝好後開啟時,內部的鬆緊帶發揮效果,將機體微微抬升,預留的空間收起後則剛好可成為腳墊。這樣的設計不但讓打字變得更為舒適,也省去每次使用傳統腳墊時都須開合的麻煩,可說是一舉兩得。

?既然這麼好用,那為何又說是好用又不好用的皮套呢?”

事實上,這皮套最大的缺點是 。將機體裝入時需要跟鬆緊帶對抗,而該鬆緊帶又相當的有力,老實說我在使用時真的有點擔心把MBA給搞壞了。

 

關於MagSafe與變壓器

DSC07638.JPG   

MagSafe,顧名思義就是”Magnet(磁鐵)””Safe(安全)”的結合。不但無方向性、容易使用,還能在他人不小心踢到線材時果斷分離,避免讓心愛的筆電被一同拖下水,因而廣泛受到使用者的歡迎。變壓器的頭分為L型與直出型。而在MagSafe 2推出後L型就被淘汰了。至於為什麼? 本人以前百思不得其解,但現在使用十分鐘之後就知道了

DSC07639.JPG   

如上圖所示,L型的插頭接在機體上好看而貼身,但這個姿勢卻會擋到在前端的USB2.0介面與耳機插孔

DSC07640.JPG   

不然換個方向如何? 很抱歉,平時負責保護機體的皮套這時反而出來擋路。

因此,L型插頭看似貼身美觀,實際上除非您裸機使用,否則就會遇到與上圖一樣的麻煩,更不用說就算是裸機使用,插頭也不一定會在機身後方。也難怪蘋果現在會決定將其取消了。

到本文的尾聲,與各位分享一下MacBook變壓器的收納方式

DSC07641.JPG   

45W的變壓器長這樣,跟一個耳道式耳機收納盒差不多大,俗稱白豆腐

DSC07643.JPG   

收納第一步:先把白豆腐的兩個耳朵掀開,並將線材繞一個圈

這個圈很重要喔,因為若是直接捲線,線材與變壓器的連接處將會受到極大壓力而容易裂損

DSC07644.JPG   

接下來,在維持連接處上方有一個圈的狀態下開始纏線

DSC07645.JPG   

纏完之後用線材附的固定器卡在任何一段線上,就大功告成囉

 

小結

DSC07637.JPG   

儘管本人已是Windows陣營十數年的使用者,對於電腦硬體也有不少的認識,但面對MacOSX的全新領域,能做的依然是從頭開始、慢慢學習。本篇先將購機的心路歷程分享給各位。或許這些內容對於預算充足,準備購買新機的族群而言只是垂死的掙扎,但本人一向關心的是讓手中的每一塊錢發揮到最大的價值。而在這幾天的使用體驗中,我確定自己辦到了,也希望預算不多卻想看看新世界的讀者們能夠一同享受這樣的喜悅。

文章到此告一段落,但絕非結束。在下篇的內容中,本人將嘗試以一位Windows使用者的角度,對Mac吸引人的特色以及OSX的使用體驗進行分析。敬請期待,同時也感謝各位撥冗賞文。

 

本次的心得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收看。若您有相關心得或疑問也歡迎於文末回覆、分享喔~


arrow
arrow

    MEDGAZ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