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發展的腳步中,”長江後浪推前浪”早已是眾人皆知。今日才剛發布,明日就被遺忘,更不用說表現平平,從未被注意過的平庸製品。說到平庸,小筆電(netbook)便是個最好的例子-眾廠商前仆後繼以低價搶市,最終淪為電子垃圾,以及鉅額的虧損。不過,就在那看似最壞的時代,(當時在)SONY旗下的VAIO卻推出了兩款至今仍膾炙人口的經典。其一為先前分享過的口袋筆電VAIO P,而其二,便是本次開箱的主角-VAIO X。至於其內涵的魅力為何? 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小筆電,就該是”小”筆電
在主角現身之前,讓我們先來探討小筆電(netbook)的定義,以使各位更了解VAIO X的經典之處。
小筆電(netbook,大陸稱為”上網本”),顧名思義便是”用來上網的工具”。2007年正值金融海嘯,百業蕭條之時科技業自然不能倖免。更不用說當年一台動輒數萬的筆電,銷量自然慘兮兮。以ASUS EeePC為首的小筆電們在當時便以萬元左右的售價一炮而紅。究其關鍵原因不外乎以下數點:
1. 大多數人對電腦的要求不外乎上網、文書、看影片,因此效能堪用即可被接受
2. 比起效能的強大,輕薄與足夠的續航力才是重點,但在小筆電尚未出現之前,滿足此兩樣條件的筆電常為高階商務機種,價格自然令人咋舌。
3. 小筆電低廉的售價吸引許多未接觸過電腦的人做為筆電的”入門磚”,因而大賣
基於以上理由,小筆電理當能讓廠商爽爽過上好一段時日,但結果並沒有。遵守初衷的蜜月期一過,眾廠商開始添加各種看似誘人的特色-螢幕越做越大、介面越來越多,甚至還裝了獨立顯卡(如nVIDIA ION平台),到最後不但體積、重量與正規筆電相差無幾,消費者被其”強大的外型”吸引而購買後,才發現處理器效能無法相提並論,進而造成極差的使用體驗。最後,在銷量慘淡外加平板崛起的狀況下,這類產品終在2013年1月完全消失。
VAIO X – 是理想,也是商務武裝
現在讓我們將時空拉回到2009年。當時小筆電百家爭鳴,甚至已有氾濫之勢。身為筆電大廠的SONY在這時間點才推產品可說是大遲到。但該年年初(2009/01/08)推出的VAIO P卻成功創造話題。可惜的是其8吋且狹長的螢幕讓不少人卻步。至於年中(2009/07)推出的VAIO W則是中規中矩,若無印上LOGO,還真的與他牌差異不大。
由於VAIO P的實用性差了點,而VAIO W又顯得普通,眾人正覺得好似少了一味。果然,在該年秋季之時(2009/09/03),SONY冷不防的在該年的IFA (Internationale Funkausstellung Association)展覽中拋出超輕薄筆電 – VAIO X。其具有以下特色讓眾人驚呼不斷:
1. 並用碳纖維與鋁合金材質,讓機體重量最低下探至655g(搭配2cell電池)時上蓋尚能耐壓150kG
2. 11.1吋標準解析度(1366*768)螢幕,擺脫VAIO P螢幕過小的困擾
3. D-sub, USB, RJ-45等介面齊備,再給你MS/SD雙卡讀卡機
4. 超長續航力 – 搭配4cell電池(BPL19)時7.5小時,若搭配8cell厚電(BPX19),重量提升至1.0kG,但續航力可長達16.5小時
5. SSD與atom處理器使其在文書處理時冷靜無聲
因此,儘管其推出時售價是令人咋舌的39800台幣起跳,依然創下了一機難求的紀錄。尤其是後期的頂級款(X128, X138),在市場上更是奇貨可居,在在證明了只要目標明確,產品熱賣與高獲利是可以兼得的。而超輕、超薄、超持久的VAIO X亦成了小筆電與終極商務筆電的理想典範。
以下,請見開箱
雖然說是開”箱”,但這次收到的東西只有機體和最基本的配件。就讓我們從本體直接看起吧
VAIO X118現身。VAIO X自始至終共有三代(型號分別為X11x, X12x, X13x)。X118為第一代的高階款,不但搭載當時最快的atom (Z550, 2GHz),亦配備128GB SSD。
後續兩代的規格差異不大,但塗裝改為更誘人的鏡面髮絲紋,讓碳纖的紋理變得極為高調。X118則為低調的噴砂製程(亦為碳纖維製)
機身前方。可看到VAIO X的機身是完全平坦的,並未採用ultrabook將邊角削薄的伎倆。
由左至右依序為電池充電、硬碟運作與無線網路指示燈
雙槽讀卡機則藏在正面下方。順道一提,記憶卡可完全插入其中,故可用來擴充容量,待會還會告訴大家一個小技巧~
機身右側。由左至右依序為RJ-45插孔(折疊式)與商務必備之VGA介面
機身左側。由左至右依序為DC IN充電孔(10.5V)、防盜鎖孔、兩個USB2.0與標準3.5mm耳機插孔
機身後方。左右各有一突起,至於用途…待會就會知道了
散熱孔也在後面,運作時僅會感受到微風,或甚至不出風
機身底部。大大小小的標籤都在這。較特殊的是這台VAIO居然有常見於手機的IMEI條碼? 原來X118支援3.5G上網,因此也需要IMEI作為行動通訊的身分證
日本製的筆電現在越來越少,再加上SONY已將VAIO售出,這標籤上的字大概很難再度出現了吧…(泣)
接下來看到底部上方,左側和右側各有一個腳墊。旁邊還有個螺絲孔,是給8cell厚電(型號BPX19)固定使用的
腳墊撐開時長這樣
至於這腳墊的用途為何? 那就是在需要使用RJ-45時給折疊式插槽撐開的空間
機身後方的突起則是在螢幕開啟至一定角度時往上撐,進而將底盤抬高,增進打字舒適度還可提高散熱效率,可謂一舉兩得。
如此的設計在日後亦陸續應用於VAIO Z21x, Z22x, Z13之中,他牌在近日推出的ultrabook新品亦有參考。因此若要說到ultrabook的始祖,VAIO X肯定得算上一筆
開啟最大角度如圖
接下來看看內面配置。可看到螢幕雖然薄,但依然嵌有視訊相機
採用孤島式鍵盤,按鍵較正規鍵盤小了點,但尚可接受。鍵程雖短但回饋力十足,某種程度也算是彌補過於輕薄的缺點
觸控板支援多點觸控,左右鍵也很好按,唯一不滿意之處就是太小了…(但考慮到電池配置已是苛求)
電源燈與按鍵配置於右側。在VAIO X之前,VAIO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將電源燈配置於轉軸側邊,但X實在太輕薄,因而做了妥協(日後的VAIO亦採類似的設計)
雖然電源燈換了位置,但透亮的綠光依然迷人
待機時呈現橘色呼吸燈
接下來看看隨附配件… 對,就只有擦拭布和變壓器而已,其中變壓器還是副廠的。
也許您會問我配件這麼少為何還要出手,答案也非常簡單-因為價格實在是太誘人了。 只能說魚與熊掌難兩全阿…
副廠變壓器輸出為9.5V, 2.315A,相當於最大22W輸出
順道一提原廠配件為VGP-AC10V4,輸出為10.5V, 2.9A,相當於最大30W輸出
…難怪本人實際使用時雖然正常,但充電速度明顯偏慢啊…
關於螢幕
VAIO X搭載11.1吋,解析度為1366*768的VAIO Display Premium面板。以下來看看其表現為何
註:螢幕本身為霧面抗反光面板,但本人為追求更佳的顏色表現已自行貼上鏡面抗反光貼膜,若造成誤差還請諒解
正面看過去其實相當舒適(畢竟這螢幕比起本人目前的主力機Surface Pro還大呢!)。
順道一提,此圖中桌面圖示的配置為”中(125%)”,出廠預設則為”小(100%)”,覺得字和圖示太小的話請到控制台內調整
可惜上下可視角實在不太行…只要稍微偏離可視範圍便會產生泛白的現象,在此也只能慶幸VAIO X可調整的角度範圍非常大了。
厚度1.39cm是什麼樣的概念?
VAIO X於推出之時轟動一時的一大因素便是那1.39cm的厚度。或許各位在方才的圖片中看不出來,本人在這裡就用硬幣示範一下…
來,這是台比一元硬幣還薄的筆電。
請記住此產品誕生於2009年
打開螢幕後,更是不得了-底盤的厚度居然只有一元硬幣的一半!!
若是現在提及這是台具有雙槽讀卡機與3.5G行動上網能力的筆電,不知您是否還會相信?
接下來看看標配電池模組
4cell電池模組型號為VGP-BPL19。容量為31Wh(7.4V, 4100mAh),原廠公布的續航力為7.5小時
在卸除電池後便可看到SIM卡插槽,使用mini SIM
正因VAIO X如此之薄,內部空間不容許絲毫浪費。在此可看到讀卡機既觸控板模組與電池組形成了天衣無縫的密合度…老實說本人也不知該說什麼了,只能對SONY的執著致上敬意。
方才提到要分享給大家的小技巧便是這個-micro SD to MS Pro Duo轉接卡
VAIO X的讀卡機具備MS Pro Duo與SDXC的讀卡能力,但平時大家常用到的應是SD卡插槽。那麼MS卡插槽就只能擺著生灰了嗎? 當然不是-只要使用這個轉接卡,您就能將一張micro SD卡常駐於VAIO中,進而作為容量擴充,也沒有需要時常插拔的問題(經實際測試可支援至64GB micro SD轉接)。
結論
自VAIO X推出至今已過了五年有餘,相信有不少人會覺得現今購入此產品有些違反常理。但本人在此也提出一個問題給大家思考:
今日的市場具有11吋,重700克,搭載雙讀卡機、SSD與行動網卡的筆電嗎?
本人想了想,最接近以上條件的筆電依然是由SONY所推出的VAIO Pro 11(若您的口袋中有其他名單還煩請告知XD)。看到這裡,不知您是否有與我類似的疑問:
為何這類追求極限的產品都是由SONY推出?
本人這次購入VAIO X,除了如同先前購入VAIO P以一圓當年無法購入的夢想之外,也對於今日的市場有些感嘆-現今的消費者與昔日相比,是否太容易被滿足了呢?
“隨便選了台ultrabook,明明只有11吋,重量卻高達1.3kG,只因它賣您一萬五就滿意了嗎?”
“打遍天下的MacBook Air外型的確洗鍊而簡潔,但維持數代不改,您真的滿足了嗎?”
“當以獨特性為優勢的產品出現時,多數消費者卻以”它不是某名牌”為由而忽視,難道這些東西不值得給一次機會嗎?”
如今SONY因不堪鉅額虧損而將VAIO售出,儘管這也顯示出企業管理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VAIO曾有段以創意、瘋狂為號召的歲月,可惜卻不被消費者買帳。
在此也希望當下個高水準的創意之作推出時,各位能夠不再錯過。畢竟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滿足並非罪過,但過於容易滿足卻是遲滯不前的淵藪。
本次的開箱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收看。若您有相關疑問或心得也歡迎於文末回覆、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