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
其實我先前就已經用這張擴充卡已經很久了,但最近因為插槽導電不良,仔細看發現其中一個插槽居然已經斷裂。無奈之餘只好再買一張,除了寫開箱文之外,也順便跟大家介紹這樣的產品。
購買相關資訊
有人可能會對我直接打上品牌名稱感到懷疑(置入性行銷?XD)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本人保證沒有收廠商錢www),而是因為做這種卡(重點在外型,後文詳述)的廠商真的不多,幾乎是AKE獨佔,而我的使用經驗(前一張卡也是同品牌)也算不錯,因此給予推薦。
那,這張卡要在哪邊才能買到呢?
答案就是”網路”
只要到各大拍賣網站(露天、Y拍等地)搜尋”usb 3.0 express card”就可以看到了
或許有人會跟我一開始的想法相同-想去實體店面直接購買
但弔詭的是,無論在光華商場或是台北車站,怎麼找,就是找不到這張卡的蹤影(相同功能的產品是有,但關鍵在於外型),所以還是乖乖地到網上買吧。
售價
在此跟各位分享入手價以作為參考
第一次買這張卡的時間點大約在一年以前,當時的入手價大約為500元
時至今日,或許是因USB3.0普及、老電腦變少(生意變差?XD)以及眾多網購商家競爭等原因,使得這張卡的售價降到了250元上下,考量到網購還需要運費,實際入手價則約在300元左右。
Express Card簡介
以下內容摘錄自維基百科中文版
ExpressCard是一種用來取代Cardbus的硬體標準,是一種資訊裝置用的擴充介面,它與CardBus一樣都是由PCMCIA機構所發展,ExpressCard介面的骨幹部分可用USB 2.0或PCI Express等介面與(資訊)裝置本體相連,至於要使用USB抑或PCI Express介面來相連則由硬體設計師依據應用的需求與場合來決定,同時ExpressCard也與過往的CardBus、PC Card相同,皆具有熱插拔的機制功效。
ExpressCard在設計時有兩種外型選擇,分別是ExpressCard/34(34mm的卡寬)與ExpressCard/54(54mm的卡寬,卡形為L狀),雖然外型有兩種,但介面連接(連接器)的部分依舊是一種,即是34mm寬的接槽介面。
由這些資訊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ExpressCard與電腦的連結方式有USB和PCI-Express兩種,因此請確認自己的電腦是哪一種,不然若是以USB連結的話,買這張轉接卡形同虛設,因為USB2.0的頻寬遠小於USB3.0
不過,各位其實也不用太擔心,除非原廠有特殊考量,不然通常都是以PCI-Express進行連結
2. Express Card有54mm與34mm兩種規格,34的卡可以插入54的插槽內,缺點是會多個空洞,反之則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AKE對34與54兩種規格都有推出相對應的USB3.0轉接卡,因此使用較窄插槽的筆電也毋須煩惱。此外,原先34的轉接卡只能有一個USB3.0插槽,但最近搜尋發現居然開始推出雙USB3.0插槽的版本,對這類產品的使用者可說是一大福音。
以下,請見開箱
使用7-11取貨付款,得到一個神祕包裹…
打開包裹,喔喔喔! 終於來了 外面有氣泡袋包覆兩圈,賣家的用心值得嘉獎
外盒長這樣,感覺頗為廉價,但看在價格上就不計較了…
外盒背面
外盒四側展示
打開盒子,內有轉接卡、電源線(用途後述)、驅動光碟
請注意:若您的作業系統是Windows 8則不須另行安裝驅動,因已整合至系統內
轉接卡正面
轉接卡背面
轉接卡側邊,可看到ExpressCard其實很薄
介面連接處特寫
插上這張卡,讓您的電腦瞬間多了兩個USB插槽,還享有USB3.0的高速
注意到兩個插槽間有個孔,電源線便是插在這個孔上,並接到其他USB插槽,用途則是補足ExpressCard介面供電可能不足的問題(後文有實際測試結果給各位參考)
插入筆電的ExpressCard 54插槽。看到了嗎? 這張卡外型上的最大優勢就是”不突出”,插入之後就像是內建於筆電的USB3.0插槽一般,可說是十分便利,而目前就我所知也只有AKE製作這種”不露頭”的USB3.0轉接卡
電力測試
方才有提到擴充卡在某些場合下可能需要接電源線才能正常運作,以下就與各位分享實際測試結果
使用筆電:Lenovo ThinkPad X201
設備:
隨身碟
Lexar S73 16GB(介面為USB3.0)
行動硬碟(正常狀況下不須變壓器供電者)
Seagate Free Agent GoFlex 1.5TB(介面為USB3.0)
Seagate Free Agent Go 2.0 500GB(介面為USB2.0)
桌上型外接硬碟(需變壓器另行供電才可啟用)
Seagate Backup Plus 2TB(介面為USB3.0)
測試結果
插入設備 |
使用結果 |
一支隨身碟 |
正常使用 |
兩支隨身碟 |
正常使用 |
一顆行動硬碟(上述產品其中一個) |
正常使用 |
一顆行動硬碟 + 一支隨身碟 |
正常使用 |
一顆行動硬碟 + 一顆桌上型外接硬碟 |
正常使用 |
兩顆行動硬碟 |
第二顆硬碟接上時會使第一顆硬碟瞬間斷電,無法同時使用且可能使設備毀損 (外接電源線便可避免此問題) |
小結
由以上結果可知,會造成電源不足的狀況其實很少,基本上各位無須時時刻刻攜帶產品所附的電源線。但需要注意的是電源線還是要妥善保存,否則在某些狀況(如兩顆行動硬碟同時插上)可能無法正常運作
速度測試
以下都是使用USB3.0介面的設備進行測試所得到的結果
注意:由於這些設備都裝有本人的資料,因此結果僅用以得知這張卡能提供的速度,而非設備(隨身碟、行動硬碟等)的實際性能
Lexar S73 16GB (相關開箱請看這裡)
Seagate Free Agent GoFlex 1.5TB
Seagate Backup Plus 2TB
結論
以約三百元的售價,能得到這樣的表現以及幾乎隱形的外觀,本人認為算是相當超值。
不過,或許是因為售價低廉,這張卡插槽的材質上也被做了相當程度的犧牲。
舉例而言,本人的上一張同型號的擴充卡,一購入就發現有插槽偏移的情形。由於不影響使用本人便沒去退貨,想不到會演變成導電不良(須將插入擴充卡的連接線刻意提起才能通電),最後以插槽斷裂收場。唯一慶幸的是使用時間算長(約一年),期間也並未造成更大的損失(如設備毀損之類)
基本上,若是您的電腦具有ExpressCard 介面,則本人大力推薦您購買這張擴充卡,除了使老電腦跟得上時代、大幅減少傳輸資料的時間之外,部分新電腦在這張卡的加持下也能避免USB3.0插槽過少的窘境。
本次的開箱分享到此結束,我們下次再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