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723  

緣起

其實我先前就已經用這張擴充卡已經很久了,但最近因為插槽導電不良,仔細看發現其中一個插槽居然已經斷裂。無奈之餘只好再買一張,除了寫開箱文之外,也順便跟大家介紹這樣的產品。

 

購買相關資訊

有人可能會對我直接打上品牌名稱感到懷疑(置入性行銷?XD)

實際上並不是這樣(本人保證沒有收廠商錢www),而是因為做這種卡(重點在外型,後文詳述)的廠商真的不多,幾乎是AKE獨佔,而我的使用經驗(前一張卡也是同品牌)也算不錯,因此給予推薦。

那,這張卡要在哪邊才能買到呢?

答案就是網路

只要到各大拍賣網站(露天、Y拍等地)搜尋”usb 3.0 express card”就可以看到了

或許有人會跟我一開始的想法相同-想去實體店面直接購買

但弔詭的是,無論在光華商場或是台北車站,怎麼找,就是找不到這張卡的蹤影(相同功能的產品是有,但關鍵在於外型),所以還是乖乖地到網上買吧。

 

售價

在此跟各位分享入手價以作為參考

第一次買這張卡的時間點大約在一年以前,當時的入手價大約為500

時至今日,或許是因USB3.0普及、老電腦變少(生意變差?XD)以及眾多網購商家競爭等原因,使得這張卡的售價降到了250元上下,考量到網購還需要運費,實際入手價則約在300元左右。

 

Express Card簡介

以下內容摘錄自維基百科中文版

ExpressCard是一種用來取代Cardbus的硬體標準,是一種資訊裝置用的擴充介面,它與CardBus一樣都是由PCMCIA機構所發展,ExpressCard介面的骨幹部分可用USB 2.0PCI Express等介面與(資訊)裝置本體相連,至於要使用USB抑或PCI Express介面來相連則由硬體設計師依據應用的需求與場合來決定,同時ExpressCard也與過往的CardBusPC Card相同,皆具有熱插拔的機制功效

ExpressCard在設計時有兩種外型選擇,分別是ExpressCard/3434mm的卡寬)與ExpressCard/5454mm的卡寬,卡形為L狀),雖然外型有兩種,但介面連接(連接器)的部分依舊是一種,即是34mm寬的接槽介面。

 

由這些資訊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1.      ExpressCard與電腦的連結方式有USBPCI-Express兩種,因此請確認自己的電腦是哪一種,不然若是以USB連結的話,買這張轉接卡形同虛設,因為USB2.0的頻寬遠小於USB3.0

不過,各位其實也不用太擔心,除非原廠有特殊考量,不然通常都是以PCI-Express進行連結

2.      Express Card54mm34mm兩種規格,34的卡可以插入54的插槽內,缺點是會多個空洞,反之則不行。

值得一提的是,AKE3454兩種規格都有推出相對應的USB3.0轉接卡,因此使用較窄插槽的筆電也毋須煩惱。此外,原先34的轉接卡只能有一個USB3.0插槽,但最近搜尋發現居然開始推出雙USB3.0插槽的版本,對這類產品的使用者可說是一大福音。

 

以下,請見開箱

L-DSC_0705   

使用7-11取貨付款,得到一個神祕包裹

DSC_0707   

打開包裹,喔喔喔! 終於來了 外面有氣泡袋包覆兩圈,賣家的用心值得嘉獎

DSC_0710   

外盒長這樣,感覺頗為廉價,但看在價格上就不計較了

DSC_0719  

外盒背面

DSC_0711 DSC_0714 DSC_0716 DSC_0718   

外盒四側展示

DSC_0722   

打開盒子,內有轉接卡、電源線(用途後述)、驅動光碟

請注意:若您的作業系統是Windows 8則不須另行安裝驅動,因已整合至系統內

DSC_0723   

轉接卡正面

DSC_0726   

轉接卡背面

DSC_0732 DSC_0734   

轉接卡側邊,可看到ExpressCard其實很薄

DSC_0728   

介面連接處特寫

DSC_0730   

插上這張卡,讓您的電腦瞬間多了兩個USB插槽,還享有USB3.0的高速

注意到兩個插槽間有個孔,電源線便是插在這個孔上,並接到其他USB插槽,用途則是補足ExpressCard介面供電可能不足的問題(後文有實際測試結果給各位參考)

DSC_0735 DSC_0738   

插入筆電的ExpressCard 54插槽。看到了嗎? 這張卡外型上的最大優勢就是不突出,插入之後就像是內建於筆電的USB3.0插槽一般,可說是十分便利,而目前就我所知也只有AKE製作這種不露頭USB3.0轉接卡

 

電力測試

方才有提到擴充卡在某些場合下可能需要接電源線才能正常運作,以下就與各位分享實際測試結果

使用筆電:Lenovo ThinkPad X201

設備:

隨身碟

Lexar S73 16GB(介面為USB3.0)

行動硬碟(正常狀況下不須變壓器供電者)

Seagate Free Agent GoFlex 1.5TB(介面為USB3.0)

Seagate Free Agent Go 2.0 500GB(介面為USB2.0)

桌上型外接硬碟(需變壓器另行供電才可啟用)

Seagate Backup Plus 2TB(介面為USB3.0)

 

測試結果

插入設備

使用結果

一支隨身碟

正常使用

兩支隨身碟

正常使用

一顆行動硬碟(上述產品其中一個)

正常使用

一顆行動硬碟 + 一支隨身碟

正常使用

一顆行動硬碟 + 一顆桌上型外接硬碟

正常使用

兩顆行動硬碟

第二顆硬碟接上時會使第一顆硬碟瞬間斷電,無法同時使用且可能使設備毀損

(外接電源線便可避免此問題)

 

小結

由以上結果可知,會造成電源不足的狀況其實很少,基本上各位無須時時刻刻攜帶產品所附的電源線。但需要注意的是電源線還是要妥善保存,否則在某些狀況(如兩顆行動硬碟同時插上)可能無法正常運作

 

速度測試

以下都是使用USB3.0介面的設備進行測試所得到的結果

注意:由於這些設備都裝有本人的資料,因此結果僅用以得知這張卡能提供的速度,而非設備(隨身碟、行動硬碟等)的實際性能

效能測試1   

Lexar S73 16GB (相關開箱請看這裡)

效能測試2   

Seagate Free Agent GoFlex 1.5TB

效能測試3   

Seagate Backup Plus 2TB

 

結論

以約三百元的售價,能得到這樣的表現以及幾乎隱形的外觀,本人認為算是相當超值。

不過,或許是因為售價低廉,這張卡插槽的材質上也被做了相當程度的犧牲。

舉例而言,本人的上一張同型號的擴充卡,一購入就發現有插槽偏移的情形。由於不影響使用本人便沒去退貨,想不到會演變成導電不良(須將插入擴充卡的連接線刻意提起才能通電),最後以插槽斷裂收場。唯一慶幸的是使用時間算長(約一年),期間也並未造成更大的損失(如設備毀損之類)

基本上,若是您的電腦具有ExpressCard 介面,則本人大力推薦您購買這張擴充卡,除了使老電腦跟得上時代、大幅減少傳輸資料的時間之外,部分新電腦在這張卡的加持下也能避免USB3.0插槽過少的窘境。

本次的開箱分享到此結束,我們下次再見囉~


arrow
arrow

    MEDGAZ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