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S-MASTER MX等最新技術,正如其擁有的巨大鏡面螢幕一般,Walkman Z將音樂的本質毫無保留地呈現在您的面前,使您不僅是聆聽音樂,更能欣賞音樂、享受音樂。
SONY WALKMAN Z1050 深度評測(上)-開箱、購買經驗談、介面簡介
SONY WALKMAN Z1050 深度評測(中)-系統流暢度、影片播放測試
音質
使用耳機:ATH-ES7, UE Triple fi 10 (with comply foam tips)
Z1050設定:EQ, VPT, DSEE, Clear Stereo皆關閉,使用音源為真。320KBPS MP3
既然身為Walkman,這個議題應當為其誕生的最高目的。
”當時的感動到底是一時的衝動還是有其依據呢~”,本人抱著忐忑不安的心,將常聽的歌曲傳輸進機體內,並接上耳機(第一次使用ATH-ES7),準備開聲…
斯巴拉西!!
當時的表情可能跟下圖差不多…(笑)
老實說,我原本以為S738f已經可以展現出ES7的八到九成實力,畢竟其中階(對專業玩家而言可能還算是低階)的價位加上32W的阻抗,讓我感覺用台中高階的Walkman應該就能推得不錯,當時感覺”少了什麼”也就順理成章地認定為ES7本身的限制,結果…
開聲之後證明我錯了,且錯得離譜,缺憾在何處也立刻被指出
“關鍵在於分離與解析啊!” Z1050如是說
先前在S738f上聽音樂,有時會感覺到最低音和最高音有糊在一起的情形(像是油畫般一塊塊的分布),而這狀況在Z1050上大幅減少,無論是低、中、高音都被刻畫到相當纖細的地步(換言之朝MDR-Z1000的方向走,當然兩者實力無法相比就是了),以視覺的角度而言,就像是由傳統電視升級到1080P高畫質一般。
至於音場的部分,ES7在Z1050的加持之下空間感也變得更為立體,若以球體形容音場的話,升級器材後主要提升的部分是在頂部和底部的部分(延伸性變得更高),左右方則變得更為扎實,包覆感變得更強,人聲定位則由腦內定位(像是自己在唱歌)轉為在面前約五公尺。此外,左右聲道的分離度也大幅提升,除了定位變得更為清晰以外,有時可聽到”讓人感覺完全僅由某一聲道發出”的聲音,顯示出串音現象被大幅降低。
雖然音場的前後方延伸依然有些不足,但能有這樣的感受,已足以讓我找回當初由雜牌隨身聽、二代iPod touch升級為Walkman的感動。
恩,上文盡是說好話,那缺點在哪裡呢?
由於細節變得相當豐富的關係,如此的搭配(ES7+Z1050)在聽動態大、細節多的曲目時容易疲勞,且容易分散注意力(換言之想邊聽耳機邊讀書這組合搭配前述曲目可能行不通)
此外,由於聲音被刻畫得十分纖細,也使得錄音不佳、檔案品質不佳造成的破綻被毫無保留的暴露。舉例而言,先前聽起來算蠻完美的曲目,在這個組合下便能聽到主唱者嘹亮的歌聲中帶有一些抖動(破音),換言之想完全杜絕可能就得朝無損的方向前進。可惜的是Z1050容量僅有16GB(實際可用約12GB)且無法擴充,也難怪想買Z系列的網友都被勸敗Z1070啊…
搭配UE Triple fi 10(下文簡稱TF10)時的表現
基本上,相較於S738f是有提升的(廢話),但不知是推力變得更強還是其他原因的關係,耳機插入時在機體未播放音樂的狀況下底噪頗為明顯,慶幸的是在欣賞音樂時沒有被干擾的感覺。
在音場的部分,個人當初讓TF10於耳朵開聲時對”耳道式耳機也能有這麼廣闊的音場”這件事嚇到了,事後才慢慢體會其音場感與真正耳罩的不同之處,描述如下:
TF10的音場是”被營造出來且可自行微調的”,微調的關鍵在於耳塞-入耳的深度越深,音場會越小,若鬆一點則會使音場感被提出,而音場給我的感覺是”圓餅狀”,上下延伸相當少,但左右卻相當寬廣,前後的延伸也相當不錯
耳罩的音場則是與生俱來(有實際的腔體構造,且與耳朵之間有足夠距離),不管音場大小都能營造出”球體狀”的感覺,差別只在於球是扁的還是圓的(三軸之間的關係)
得到以上心得後,Z1050對其提升又是如何呢?個人認為主要是加強了上下的延伸度(讓圓餅狀的音場厚度變厚),至於左右、前後的部分則與先前差不多。
至於低、中、高頻的部分,TF10的低頻依然是老樣子(點到為止,下沉度和音壓皆有些不足),而中頻和高頻則變得更為纖細,細緻度個人認為介於MDR-EX600和MDR-EX1000之間(憑先前試聽印象所得到的結論,僅供參考)
兩種組合誰比較好?
這個課題可說是與我選擇耳機的方向有極大關係,在此也提出自己的心得給各位參考
ES7和TF10,兩者價位不同、結構不同,自然不能武斷的直接PK,但它們卻給了我在耳機之旅上的一個寶貴經驗。
本人先入手ES7,日後因想要隨身享受高品質音樂而選購TF10,當時TF10於S738f上開聲時讓我幾乎將ES7打入冷宮,原因在於一個單純的想法…
能夠隨身帶個音場如此之大的耳機,那我帶耳罩幹嘛?
當時的我聽過兩者之後認定ES7的音場左右延伸比TF10稍低,而上下延伸兩者卻又差不多,要說兩者的差別…前者低音的量、下潛度較足,後者則在高頻中頗為吃香,綜合評價實力差不了多少。加上便攜性的考量,結論就是…TF10將ES7砍爆了,且刀刀見骨。當時的我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畢竟TF10比較貴(笑)
沒想到換個訊源居然就讓情況逆轉了,ES7無論在音場、包圍感、低音量與下潛度都大勝TF10,現在反倒是TF10只剩下便攜的優勢,個人推論造成這樣的原因為:
(1) 訊源調性剛好和ES7比較合
(2) 耳道有其天限,不計攜帶性的話還是選耳罩吧…
因此,若預算有上限的話,在此誠心的建議各位
耳道買到一個等級之後可以先收手,把大部分的預算花在耳罩上,相信你能得到更多。
(全文完,有心得或相關疑問歡迎回復,本人很樂意與您切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