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多工,現代人使用手機的總時間也不斷加長。儘管廠商不斷號稱新一代產品有多省電,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 只要你夠常用,電量不足總會等到你。正因如此,可供應急的行動電源們紛紛出籠,但因進入市場門檻極低,品質良莠不齊實在讓人頭痛。好在台灣在2014/05/01後終於以公權力杜絕劣質品造成的亂象。不過,產品眼花撩亂、價位混亂的問題依然難以解決。若您已經感到厭倦,只想要一個稱職、純粹的產品,或許大廠APC的新品正能給您適當的解答。
劣質電源的末路
劣質行動電源造成的意外並非罕見 (圖片來源:蘋果日報)
在行動電源市場萌芽之時,由於台灣並未對此類產品成立強制性的規範,加上智慧型手機開始普及,眾人剛開始受”缺電”之苦,自然是廉價產品趁虛而入的好機會。
當然,本人並非刻意貶低平價商品,畢竟我在小米行動電源正夯時也買了一個。但若是價格過低、無品牌,甚至來源也不明(如購自夜市攤販)的話可就得當心了。以下提供些許建議給各位參考:
1. 來源、品牌不明,或可能為假貨(如非自官網購入的小米行動電源)的產品,請勿購買或使用,以免發生意外
2. 依據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ureau of Standards, Metrology and Inspection,簡稱BSMI)之公告,”應施檢驗3C二次鋰單電池/組、二次鋰行動電源及電池充電器商品之相關檢驗規定” 自民國103年(2014年)5月1日起生效。購買時請至少要認明此標章(後述)。相關公文之文件檔可參考這裡。
3. 承上,雖然依此規範,未有該認證的產品將無法在台灣販售,但若走訪夜市、店家,可發現理想與事實有所差距。檢驗的重要性在此也不言可喻
4. 使用行動電源或對其充電時,周圍應避免堆放雜物,也不應放在散熱困難的床鋪、口袋等地,避免過熱而發生自燃意外或低溫燙傷
5. 就算是品質良好的行動電源,也應定期做汰換,一來可避免內部電路、電池老化造成短路的風險,二來電池在頻繁使用後有效容量也會降低。依本人的使用經驗,在此建議至多二年後就應汰換
行動電源功能多,是”想要”還是”需要”?
隨著市場逐漸飽和,廠商們為了促進購買慾,開始在產品特色上多做文章。強調物美價廉的產品以小米行動電源與ASUS ZenPower為首,快充功能更已幾乎必備。若講到”多才多藝”這方面那更是不得了-當手電筒的、有吸盤的、可充當無線讀卡機的,甚至還有可發動汽車救急的…… 這麼多的功能,不讓人頭暈眼花我想也難。本人因而在此建議,選購行動電源時應先撇開功能,以輸出數及容量做分類,如下表:
|
一般使用 |
玩遊戲、使用時間長 |
手機/隨身聽*1 |
USB輸出*1 4000~5000mAh |
USB輸出*1 6000mAh~7000mAh 大電流輸出(1.5A以上) |
手機/隨身聽*>=2 |
USB輸出*2 4000~6000mAh |
USB輸出*2 8000~10000mAh 大電流輸出(1.5A以上) |
平板 |
不一定需要 每日一充 |
8000~12000mAh 大電流輸出(2A以上) |
有特殊設備要充電 (筆電、攝影機…) |
找專家 (支援高電壓輸出之特殊產品) |
註一:雖然不鼓勵使用者邊用邊充(容易使設備產生高熱),但若真的有需求,應選用輸出1.5A(安培)以上的產品,避免越充越少的狀態發生(設備本身過熱造成的充電保護除外)
註二:平板如iPad若接上電流輸出不足的行動電源,可能會造成充電極慢,甚至拒絕充電的現象,因此強烈建議應購買可輸出2A以上電流的產品
註三:為何上表對容量有建議之”上限”呢? 因為行動電源之重量、體積與容量皆成正比,買了個超大容量的產品,實際使用到的容量沒多少,重量與體積卻相當”有感”,可說是相當划不來。
以上便是本人對行動電源選購的建議。由此亦可知本次開箱的主角適合輕量使用之族群(容量為5000mAh)。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介紹吧!
以下,請見開箱
產品採用吊卡包裝
包裝正面下方提到容量(5000mAh)、估計可為手機充電兩次,以及具LED電量指示燈功能
包裝背面
產品本體為一年保固。就算不開封,功能在這邊應該也看得很清楚了
產品規格標示
重量僅142g,跟一隻現今5.5吋的手機差不多重,又有雙輸出(5V, 2.4A + 1A)與快充(5V, 1.5A)的功能,表現相當不錯。
使用此行動電源充平板也是可以的,但受制於容量,只能充0.5次。若您常把平板電量用光可能得考慮買更大容量的產品
產品為中國製造,注意此圖中上方,下方標示為”R34114”的標誌即為經濟部標準檢驗局(BSMI)的認證圖樣,購買行動電源前可得睜大眼睛
拆封後,內容物相當簡單 – 充電線、行動電源、以及說明書們
經過實測,隨附的充電線僅有充電功能,並無法傳輸資料,在此還請各位留意
狀態指示燈有四個,代表殘存容量之預估
四顆 = ~100%,三顆 = ~70%
二顆 = ~40%,一顆 = ~15%
只剩一顆閃爍 = 快沒電了
完全不亮 = 完全沒電
下方表格可看到同系列型號有M5(容量5000mAh)與M10 (容量10000mAh)兩種,有平板充電需求者建議考慮購入M10 (重量為243g)
產品本體現身,與ASUS Zenfone 5 LTE比較大小,可看到其實蠻好攜帶,絕對可以一手掌握
此次測試之產品為黑色,另有白色可選 (型號為M5WH)
厚度則大概是Zenfone 5的1.5倍,在此也可看到輸出有兩個,規格也標示得很清楚。不過實際測試發現結果有些差異(後述)
產品右側,有個綠色的按鈕,此按鈕的功能除電量顯示外也是啟動行動電源的按鍵(插上設備後須按此鍵才會啟動)
產品背面下方具有規格標示
原廠出貨時便有預充約一半的電量,因此手機剛好缺電時,直接買來用也是可以的
實測驗證
為了測試這顆行動電源的性能,本人也準備了一些測試用具
中下與右下者皆為USB電流、電壓測試器,下文將以測試器A、B代稱
右上者則為USB負載,可模擬1A與2A之電流需求
剛才提到負載可模擬兩種模式,那要怎麼切換呢? 答案就是靠這個開關(切到“O”代表1A,”I”代表2A)
OK,前情提要完畢後就來測試啦
以輸出為2A之行動電源為其充電,測得輸入電流為1.50A
許多人關心行動電源是否能同時充放電? 這顆則是不行的。基於鋰電池的特性,在此依然奉勸大家別這麼做以免發生危險
接下來就是模擬負載的測試啦,測試器A接上時長這樣
電流和電壓會輪流顯示
測試器B則可一同顯示
以下則為測試結果(單一輸出時)
測試器 A |
1A輸出端 |
2.4A輸出端 |
||
電壓(V) |
電流(A) |
電壓(V) |
電流(A) |
|
無負載 |
5.00 |
0.00 |
5.00 |
0.00 |
1A負載 |
4.85 |
0.92 |
4.87 |
0.92 |
2A負載 |
4.74 |
1.79 |
4.77 |
1.79 |
測試器 B |
1A輸出端 |
2.4A輸出端 |
||
電壓(V) |
電流(A) |
電壓(V) |
電流(A) |
|
無負載 |
5.00 |
0.00 |
5.00 |
0.00 |
1A負載 |
4.85 |
0.95 |
4.85 |
0.95 |
2A負載 |
4.71 |
1.78 |
4.72 |
1.78 |
註:USB規範之標準電壓為4.75~5.25V (USB3.1加入12V, 20V的新規範,在此不做討論)
…由以上結果可知,雖然原廠輸出有2.4A與1A之分別,但實際測試的結果好像都差不多。在此也建議原廠可修改相關標示以避免使用上的困擾
結論
看完上文敘述後,相信各位已對行動電源的選購有相當的認知。基本上只要選擇有足夠信譽的廠牌,並認明BSMI認證,搭配定期汰換便能相當安全的使用。至於容量在此則建議切勿貪多,不然整天下來行動電源沒用多少,”冗餘”的容量顯得浪費,重量更是有感,本人就因嫌重而很少帶小米10400行動電源出門。
文中的產品即將於台灣上市,原廠定價899台幣,在平價產品盛行的今日或許會覺得偏高。不過放眼望去,平價產品限於成本大多只有單輸出,重量也因採用18650電池而較為吃虧。有雙輸出的產品又常因容量大(12000mAh以上)而顯得過重。若您屬於多產品的輕度使用者,要找到輕薄、雙輸出的行動電源還不太容易呢! 本人在此給予推薦,也由衷希望各位能購得符合期望的產品。
本次的開箱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收看。若您有相關疑問或心得也歡迎於文末回覆、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