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大,非常大”。若說到近日眾智慧型手機廠商設計機體的哲學,大螢幕已好似成為不可違背的圭臬般 – 除了主流手機由3.7吋、4吋不斷進化到今日的5吋之外,在SAMSUNG(三星)、HUAWEI(華為)等廠商的帶領之下,六吋甚至七吋的超大”手機”也陸續出籠,更不用說那些附帶”電話”功能的3G平版們了。在這樣的氛圍之下,許多支持者也不禁對SONY捏了把冷汗,畢竟在激烈廝殺的戰場中,產品若未齊備,被人攻城掠地也是遲早之事。還好,SONY在近日終於發表了新品,除了補足超大螢幕的定位缺口外,也嘗試向消費者宣揚該公司的研發實力與理念。
本篇接續自
挑戰。口袋極限– SONY XPERIA Z Ultra 動手玩心得(硬體篇)
強烈建議各位先行閱讀
關於螢幕
搭載6.44吋,解析度為1920*1080的螢幕,XPERIA ZU在發表後登上了”最大1080P手機螢幕”的寶座。而其大而細緻(344ppi)的螢幕也讓我在初見此機時變感到震懾。
以下,請看展示
可視角測試
無論是可視角或發色,XPERIA ZU的表現皆是可圈可點,除了歸功於BRAVIA Engine 2的調教之外,螢幕本身的廣色域更是功不可沒(官方將此技術稱為TRILUMINOS,有興趣的朋友請點此連結觀看影片說明)。此外,官方說明影片中所提到的X-Reality銳利度加強技術,也會引進至ZU中,但需等日後軟體更新方可啟用。
關於速度
XPERIA ZU搭載Snapdragon 800四核心處理器,為目前高通(Qualcomm)旗下處理器產品效能之最。除了時脈最高可達驚人的2.2GHz之外,高通日前也以此處理器展示ARM架構產品可播放、錄製4K影片(解析度為3840*2160,簡稱2160P,為Full HD的四倍)的強大能力。雖然礙於現今產品能真正展示4K影片的裝置(如:螢幕、投影機等)相當稀少,造成宣示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但這也讓消費者對ZU的處理能力更具信心。以下就來看看ZU在日常生活中上網的順暢度如何。
XPERIA Z Ultra 網頁瀏覽順暢度測試
由測試影片可知,ZU的表現可說是相當順暢,顯示原廠效能調教的部分並未出太大的差錯。實際上本人認為以現代的科技而言,在適當軟體調教的狀況下
Cortex A7架構四核心處理器(如大陸白牌機與平價機種愛用的聯發科MT6589),
Cortex A9架構四核心處理器(如應用於hTC One X的nVIDIA Tegra 3),或是
Krait架構雙核心處理器(如應用於SONY XPERIA TX的Qualcomm MSM8960)
就能在上網與觀賞有相當順暢的表現。因此,本人認為與其追求效能測試上的數字之爭(也就是俗稱的”跑分”),不如由機身外觀、自身需求以及原廠的軟硬體支援決定自己該購買何種手機
特異功能-萬物皆可寫實測!
前文中也有提到,身為超大螢幕手機市場的後進,SONY若無法端出與眾不同的”牛肉”,產品淹沒於茫茫機海之中,甚至被淘汰皆非意外之事。好在ZU搭載了這項特殊功能,讓手邊的物品都能成為您的”觸控筆”。基本條件如下:
- 1. 該物品必須可以導電,材質如金屬、石墨皆可
- 2. 該物品與螢幕的接觸面寬度須大於1mm
- 3. 當然,帶有靜電的物品(如手指、橡膠、電容式觸控筆)也能用來操控XPERIA ZU
以下就來一同看看本人對ZU觸控螢幕進行的小測試:
XPERIA ZU萬物皆可寫測試
由上方的影片可知,鑰匙圈、硬幣由於是以導電的金屬構成,因此可被ZU的螢幕感應進而觸控。反之不導電的皮革則無法進行觸控。
在SONY官方發布ZU之時,其對於這項功能最自豪的地方在於可利用隨手可得的鉛筆做為觸控筆。以下影片則是本人進行測試的過程。各位若對此功能感到好奇,在此鼓勵您至有展示機的店家試玩(旗艦店還會提供鉛筆作為測試工具,相當貼心)。
XPERIA ZU 鉛筆手寫測試
由上方的影片中可看到,無論是一般的觸控、點擊,或是進行實際書寫的動作,XPERIA ZU的觸控面板皆能精確的感應使用者的動作並做出對應的反應。不過,本人在測試時發現鉛筆書寫與手指觸控的幾個差別,在此提供給各位作為參考:
- 1. 在書寫的過程中,鉛筆與手指最大的差別是在於硬度-鉛筆是硬的,手指則柔軟而有彈性。這樣的特性差異在書寫體驗上造成了巨大的差別-除了鉛筆與堅硬的玻璃表面碰觸造成書寫的回饋感不如紙筆之外,若不刻意的將手機與筆尖貼合(像是影片中本人用手機直接放置於桌上並以鉛筆書寫),可能會發生筆跡斷斷續續的狀況。因此,想要將ZU放置於平面以進行書寫的朋友們可能需多加考慮。
- 2. 儘管ZU的確可以精準的偵測鉛筆的筆尖,但其卻無法辨別手指(或手掌)與筆尖的不同,造成寫字時必須以懸空的方式書寫,否則極容易造成軟體誤判,產生同時書寫多個點,或乾脆直接兩點連成一線的現象。如此的缺點在體驗時讓我感到頗為困擾,希望SONY能夠於未來的韌體更新中改善此問題(像是以觸控點大小判別使用者是否正在用筆寫字等等)
基於以上數點,本人認為ZU的書寫功能較適合臨時的記事,以及希望”同時有電容式觸控的直覺和手寫筆的精確度”的消費者。順道一提,這項”萬物皆可寫”的特異功能是以硬體的方式達成(推測是在觸控層中增加感應觸控之電極數),因此其他機種並無法以軟體更新的方式享有此功能。好奇的話自己拿鉛筆等物滑滑手機就能知曉。
關於拍照
XPERIA ZU搭載800萬畫素的主相機,可惜的是並未附上補光燈,好在其感光元件為SONY獨家的Exmor RS第二代背照式感光元件-其能夠於低亮度的狀況下捕捉更多的光線,在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補足缺點。以下就來看看ZU的相機具有哪些功能
XPERIA Z Ultra 拍照介面展示
看過以上的影片後,大概可以知道的是該有的都沒少,包括:
SONY獨家的高級自動模式(iAUTO+)-協助使用者在各種場合中拍出適合光線、色調的照片
三模式無限連拍
快門聲可關閉,避免尷尬的場面發生
HDR拍照與錄影
錄影解析度至1080P
不過,不知道是現場反射光過強還是感光元件的問題,本人認為ZU的雜訊量明顯偏多-至少在即時瀏覽(LiveView)的狀況下是如此。至於在對焦的部分,與XPERIA Z大致相同-相當快、也沒有XPERIA S常被人詬病的”迷焦”情形。基於以上論述,本人認為ZU做為日常生活的記錄工具應是相當足夠,但在畫質方面可能就無法太過苛求了。
心得、結論
還記得2007年1月9日由Steve Jobs先生所發佈的第一代iPhone嗎?
當年僅搭載3.5吋的螢幕,卻已是當時螢幕最大的手機之一。之後人們開始體會到大螢幕的好處,進而讓螢幕放大、放大、再放大,最後造就了這支6.4吋的”手機”登場,我想這樣的結果也是當年始料未及的吧XD
經過本人與其短暫的接觸之後,雖然這樣說可能有些多餘,但Z Ultra的確不是人人都能駕馭的手機。儘管其相較於它廠產品具有螢幕更大、重量相對輕巧,以及厚度極薄等強項,卻依然無法改變”一手無法掌握”的事實。因此與其說Z Ultra是台手機,我到覺得不如說它是台”多功能記事本” – 畢竟它能用鉛筆書寫,用記事本形容在尺寸和機能上自然更為貼切。至於這台”多功能記事本”是否適合您,還是老話一句:多次試用後再行決定,吃虧的機率肯定小得多。
本次的分享便到此結束。若您有相關意見或使用經驗,也歡迎在文末回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