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由於現場想要試玩的人實在太多,加上網路被”滿坑滿谷”的試玩機卡死,所以這次的心得將缺少效能的部分,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以下就幾點說明初步印象
外觀
黑色機種的外觀變化相較於白色更大,除了更長的螢幕,更薄的機身之外,連邊框都變成黑色,尤其是那CNC切割出的邊緣切面真的是相當精緻,還能閃閃發光,可說是蘋果(富士康?XD)製造工藝的極致表現。
外觀保養
之所以會獨立出這個主題,是因為根據已搶先購買水貨網友的經驗,iPhone5真的”非 常 容 易 刮 傷”。這點在我今天看的展示機上也無法倖免,儘管邊緣平整看起來相當完美,但也使機體存在不少銳角,而金屬在銳角的部分又特別脆弱(想想高中學過的晶格排列吧~呵呵),因此儘管展示機只放出了一天,邊緣便可見到幾個小小的缺損(拍不出來請見諒)。
至於背面的部分,由於此次使用的並非如iPhone 4/4s所用的康寧強化玻璃,而是與邊框一樣質地較軟的鋁合金,以及上下兩片為使訊號得以傳遞進而替補的塑膠,所以背面可說是一樣的”好刮”Orz。
這些狀況也帶來了一個矛盾:保護周全的保護套+全機包膜的確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依照現場展示機有貼膜的狀況來看,將iPhone5拿去全機包膜在美學上可說是個”愚蠢至極”(很冒昧我用了這個詞)的選擇,原因在於…真的非常醜= =。而保護殼則是會使原本的設計無法被看見。有些手機(如:Sony XPERIA S/TX)的設計是靠外型取勝,因此用個貼身的殼可能影響不大,但iPhone5的美就恰好是在於他的視覺享受…只能說這次的設計實在讓人又愛又恨阿QQ。
手感
儘管展示機被防盜裝置給重重束縛著,但拿起時的第一印象就是:輕,真的輕。112g(含SIM卡則約114g)真的不是蓋的,建議各位實際去拿拿看就知道這句話的意涵了=w=。在單手握持的部分,由於寬度與前代機種相同,因此自然沒有任何問題(詳見我上傳於FB的單手握持照),與5th iPod touch比較的話,則是因為厚度變得比較厚的關係反而較為好握。
觸感的部分因為全機包膜的關係所以無法體會,但我想背面應該是相當不錯的,但四邊的部分因為具有較為銳利的邊緣而顯得有些刮手,這點倒是讓手感扣了些分數。
螢幕
解析度1136*640,大小為四吋,這樣的解析度雖然有點奇怪,但至少維持住蘋果對手機視網膜螢幕的標準(326ppi)。儘管目前有許多機種的像素密度已經超越iPhone(甚至大幅超越,如蝴蝶機的443ppi),但這片面板的顯示品質仍是相當優良的。除了色彩相當飽和之外,個人認為這次面板的對比相當強烈,黑色的部分可以變得非常的黑(因為體驗時間短,這部分僅供參考),鮮豔度不輸AMOLED,但又不會過豔或色偏,可說是一大享受。唯一能挑剔的大概就是僅有4吋而非單手握持極限的4.3吋,與其他手機相比有些偏小,這方面好還是不好就見仁見智了。
速度
現場的網路速度慢到讓iPhone5變成像2008年發布的Windows mobile手機…原本我真的有拍影片,但實在沒什麼參考價值因此就不上傳了,不便之處敬請包含(以後若有機會可能會補這方面的資訊,請有興趣的人留意)。
拍照
對焦與拍照速度的部分請見下方連結。基本上與5th iPod touch差不多快,差別則在於iPhone5比較不會有”卡彈”的現象(狂點拍照鍵,放手後還在繼續拍),應是與記憶體大小有關(1GB v.s. 512MB)
售價
21900起跳(16GB)且幾乎無法下殺的價格,相信是蘋果產品讓人難以下手的原因之一,由於最重要的體驗部分(上網速度)無法完成,因此在此不多加評論,但因為想使用搭載iOS系統的手機也就只有iPhone可選,因此想買的話,此次規格、重量、螢幕、製作工藝皆有大翻新的iPhone 5自然是首選。
結論
撇開螢幕大小和有些虛幻的螢幕點距密度(ppi)的爭論,iPhone 5此次在硬體規格上可說是無懈可擊,唯一的敗筆大概就是那令人又愛又恨的鋁合金機身設計,讓人有種”中看不中用”的遺憾-套上任何一種殼都會破壞其美感,但不套就只能眼睜睜看著它逐漸自我毀滅,實在讓人五味雜陳啊XD。在此也衷心祝福持有者別讓愛機刮傷,不然可是很心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