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 (Solid State Drive, 固態硬碟),這個讓電腦產業爆速推進的科技結晶,從罕為人知到廣泛普及,相信MacBook家族定是一大功臣 – 畢竟說破嘴不如親自體驗一回,不少人在體驗過MacBook Air/Pro的速度後才回過頭來認識這個玩意。不過,由於蘋果產品價格偏高,多數人在購入MacBook時都會以較親民的低容量機種為考量,事後才發現容量不足,怎麼辦? 略顯空虛的讀卡機,將成為您的救星!
同場加映:MacBook Air/Pro 擴充容量完全指南
神隱轉卡出世 – 敗也蘋果,成也蘋果
綜觀近年MacBook的家族成員,從2010年首度推出搭載特規SSD的MacBook Air以來,蘋果不斷致力於將自家產品“SSD化”以及”特規化”。前者不但讓產品的”初始體驗“更加具競爭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知道多數機種可自行將傳統硬碟替換為SSD),還能讓電腦對震動無所畏懼。但後者就不免令人皺眉了 – SSD採用棒狀特規能使電池可用空間變大尚可理解,但將RAM全數焊死而無法升級或更換實在頗為不變。不過抱怨歸抱怨,RAM不能換也只好在購買前就決定好,但這SSD容量不足時有辦法嗎? 答案有二,且看以下解說:
一、直接更換為更大容量的SSD
有第三方廠商針對特規的SSD推出替代用品,以台灣最盛行的創見(Transcend) Jetdrive為例:
Mac型號 |
開發代號 |
JetDrive(SSD替代品) |
MacBook Air 11” & 13” Late 2010 / Mid 2011 |
MacBook Air 3,1 / 3,2 / 4,1 / 4,2 *480/960GB JDM500不支援3,1 |
JetDrive 500 (240GB / 480GB / 960GB) |
MacBook Air 11” & 13” Mid 2012 |
MacBook Air 5,1 / 5,2 |
JetDrive 520 (240GB / 480GB / 960GB) |
MacBook Pro Retina 13” Mid 2012 / Early 2013 |
MacBook Pro 10,2 |
JetDrive 720 (240GB / 480GB / 960GB) |
MacBook Pro Retina 15” Mid 2012 / Early 2013 |
MacBook Pro 10,1 |
JetDrive 725 (240GB / 480GB / 960GB) |
上表為目前可尋得SSD替代品的型號與相對應之Jetdrive產品。當然,這是空間不足時的最佳替代方案,但代價便是偏高且極硬的價格(與同容量的標準2.5吋SSD相比更是相形見絀)。不過,不知各位是否發現一個詭異的現象…
“為什麼2013年以後的MacBook Air/Pro都沒有Jetdrive可換了?”
細究其原因,便是蘋果在2013年開始將SSD的傳輸介面由最高速約為550MB/sec的SATA改為更高速的PCI-E匯流排。而創見不知是因成本考量還是開發真有其困難,並未對更高速的特規PCI-E SSD開發替代品。是故,對於較新的機種,必須使用另一個方法解決。
二、善用空閒的讀卡機
上圖為創建專門為MacBook Air/Pro開發的Jetdrive Lite系列,採用客製化尺寸的短板SD卡,讓容量偏小的機種以讀卡機為代價得到更多的空間。
若您正在為13吋或15吋Macbook空間不足而感到發愁,那麼在此恭喜您還有另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那便是善用平時(極可能)少用的讀卡機。不過,由於Macbook的讀卡機大多不能塞入整張SD卡,因此擴充容量的方式並非直接買張SD卡塞進去這麼簡單,而是需要尋找專為該機型深度客製化的“不露頭”記憶卡或轉接卡。前者是直接將記憶卡做成客製化的形狀,後者則讓使用者可用microSD決定要擴充的容量。以下也將創見(Transcend)推出之擴容產品Jetdrive Lite列表給各位參考:
Mac型號 |
Jetdrive Lite (客製化記憶卡) |
MacBook Air 13” Late 2010 ~ Early 2015 |
Jetdrive Lite 130 (64GB / 128GB / 256GB) |
MacBook Pro Retina 13” Late 2012 ~ Early 2015 |
Jetdrive Lite 330 (64GB / 128GB / 256GB) |
MacBook Pro Retina 15” Mid 2012 / Early 2013 |
Jetdrive Lite 350 (64GB / 128GB / 256GB) |
MacBook Pro Retina 15” Late 2013 ~ Mid 2015 |
Jetdrive Lite 360 (64GB / 128GB / 256GB) |
在此也幫各位分析三種擴充容量方式的優缺點與適用範圍(最大容量截至2016/02之資料,隨科技進步可能有更大容量的產品出現):
擴充方法 |
第三方SSD |
替代SD卡 |
MicroSD+特製轉卡 |
可選容量 |
最大960GB / 1TB |
最大256GB |
最大200GB |
費用 |
新台幣6480起 (Jetdrive 240GB) |
新台幣1480起 (Jetdrive Lite 64GB) |
轉卡價格+記憶卡價格 |
優勢 |
速度快 11吋機種可用 保留讀卡機功能 |
相對便宜 最大容量勝過轉卡方案 |
可能比替代SD卡便宜 平價轉卡(MBA13”適用) 可於他牌讀卡機使用 換機可續用microSD |
可能缺點 |
非常昂貴 後期(PCI-E)機種不適用* 換機無法續用 |
犧牲讀卡機 換機可能無法續用 可能無法與他牌讀卡機互通(長度過短) |
犧牲讀卡機 劣質轉卡有風險 記憶卡品質影響體驗 |
推薦用途 |
雙系統 放置關鍵資料 |
非關鍵資料 即時文件備份 |
非關鍵資料 即時文件備份 需要定期與其他電腦交換資料者 |
*後期採用PCI-E匯流排作為SSD介面之機種,雖然第三方廠商幾乎不提供相關產品,但有機會於淘寶、網拍等途徑購入(號稱)原廠流出之SSD。由於價格更為昂貴且品質不明,本人在此並未列入考慮選項。
以下,請見開箱
向網拍賣家購買,除了吊卡外外面多了一層泡棉保護,算是有誠意
本次開箱的主角由簡單的吊卡包著
吊卡背面有些許說明,讓我們仔細看看
本次開箱的轉卡型號為iSDA 303A,適用於MacBook Pro Retina 13”家族
背面下方則是使用簡介,待會則有實際示範給大家參考
先來看看轉卡本體,與SD卡相比短了一大截。若想直接用SD卡擴充容量,肯定會有露出在外的部分,因而不太實際。
背面比較。在這邊亦與各位分享,BaseQi轉卡的末端為貨真價實的鋁合金!! 不但能使插入後的質感大增,對頻繁插拔的耐用度也有幫助,值得嘉獎
轉卡正面,可看到末端有特意做出的溝槽,方便在轉卡完全沒入機體後以指甲摳出
與microSD的比較。由於MBPR 13”的讀卡機卡槽非常之淺,搭配的神隱轉卡長度幾乎與microSD相等,製作轉卡的困難度相信也比MBA 13”的轉卡(較長,約SD卡的2/3)難上許多。
是故,MBPR 13”的轉卡選擇相當之少,除了Baseqi之外大概就只剩先前集資成功的舶來品Nifty MiniDrive可選了(後者較貴且曾有網友回報只能讀取不能寫入的不良品事件,因此不推薦)
既然要擴充容量當然是得“擴好、擴滿”啦! 將先前購入的Team(十銓) 128GB microSD塞進去
在這張圖可以看出,在使用方式正確的狀況下,microSD是不會突出轉卡本體外面的
接下來就是把轉卡塞入讀卡機中
完全塞入後,轉卡的鋁合金尾端與機殼合而為一,能有效降低突兀感。上方的溝槽則是讓人可用指甲摳出的設計。若是您跟我一樣沒什麼指甲,其實用細金屬棒或牙籤慢慢往外勾也是可以的(切忌暴力取出以免使讀卡機毀損)
由上方看真的神隱,簡直完美!
結論
看完上文的分析與開箱之後,相信各位對自身的MacBook Air/Pro容量不足時想要用的解決方案大致有個底了。接下來便來到最為關鍵的問題了:這張Baseqi神隱轉卡到底要多少錢呢?
答案是:一張新台幣590元整
至於這個價格貴嗎? 考量到研發成本與針對(相對)小眾的市場,我認為應是物有所值…但說真的,本人下手時心還是揪了一下。畢竟這只是一張沒有任何容量的轉卡,售價卻超過現今一張64GB microSD的價格(約490~550新台幣)! 因此,若您正好是MacBook Air 13”的使用者,可以考慮較為便宜的產品(如Apotop 推出的SmartSuit, 三個一組,售價最低為299元)。而若您剛好與我一樣,都是MacBook Pro Retina的使用者,那…就好好享受高級轉卡的質感吧XD。
本次的開箱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收看。若您有相關心得或疑問也歡迎於文末回覆、分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