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5967.JPG   

SSD (Solid State Drive,固態硬碟),這類曾經專屬於電腦狂熱分子的產品,隨著科技進步與單位成本的下降,不但選擇變得多樣,連價位也不再是燙手山芋。說得誇張一點,說到近日電腦效能的演進,本人認為相較於CPU的牛步,以及RAM的了無新意,SSD的開枝散葉顯得強力而有感得多。這次要與大家分享的則是具有盛名的大廠Intel的產品,SSD 530-五年保固、血統加持,雖非最強,但絕對夠用。

 

固態硬碟選購心法

由於固態硬碟進場門檻極低(只需將控制器、顆粒和印刷電路板(PCB)組合便幾乎完成,連韌體都可選用公版),出產的廠商可謂多如牛毛。面對大量選擇時,當場傻住的人自然不少,就算有爬文過,也常會發現網友各執一詞,最後有講等於沒講。本人在此不多提繁雜的技術名詞,只提數個要點。雖然不見得能選到最強的,但可確保得到滿意的使用體驗。

只選大廠貨,其他當作沒看到

對於行家而言,細究控制器與顆粒的搭配,或許可得到同組合但更划算的選擇。但一般人看不懂就算了,更不用說那未可知的人品如何,以下列出歷年產品極為穩定,甚至有自行出產快閃記憶體及控制器的專家們。購買專家的產品,就算不是最強,也令人更有安全感:

Intel具自製控制器、顆粒與撰寫韌體的能力,產品以穩定、耐操為玩家所稱道

Crucial記憶體大廠Micron(美光)旗下品牌,具自製顆粒、撰寫韌體能力

Plextor具強大的韌體撰寫能力,歷代產品用料皆為一時之選。產品強調穩定、不掉速

SanDisk知名記憶卡大廠,產品用料皆佳,旗下企業級產品(X110)具五年保,價格也實惠

註:儘管OCZ亦為SSD之著名品牌,但旗下歷年產品災情量偏多,本人不推薦

 

容量120G/128G起跳為佳

由於SSD的速度與快閃記憶體顆粒使用之數目有正向關係,再加上現今程式、系統所需之容量只會越來越大,本人建議各位不要再考慮60G/64G或以下的小容量固態硬碟

 

選定型號,上網搜尋是否有災情

經過確立預算、得知價位與選定目標的過程後,本人建議您在購買前尚可上網搜尋該產品是否有大規模的災情。請注意大規模的定義是指有多人在使用同型號產品時發生不快。換言之,只找到一兩篇惡評可能是個案導致,不須放在心上。

以上三個條件做到之後,就可以安心地去買了。如何? 夠簡單吧~

 

以下,請見開箱

DSC05956.JPG   

外盒正面,可看到SSD 530具五年保固,較他廠常見的三年保固更有保障

DSC05957.JPG   

外盒背面

DSC05958L.jpg   

打開後才發現原來外盒只是個幌子XD。內盒才是Intel原廠出貨時的包裝

DSC05959.JPG   

內盒背面

DSC05960.JPG   

SSD使用靜電袋包著並嵌入泡棉中,保護周到

DSC05962.JPG   

內容物相當簡潔,只有SSD本體與一張證明我超快的貼紙

順道一提,SSD 530的厚度為7mm,可相容於使用2.5吋硬碟的ultrabook,或是本次即將用來測試的平台-ThinkPad X220。較可惜的是並未附上用以相容於標準2.5吋硬碟插槽(9.5mm)增高墊

DSC05963.JPG   

相較於本人以前購買的X-25M(正面只有產品標籤…)Intel現在終於肯在自家SSD上打理門面了。這LOGO可是閃亮亮的喔~

DSC05970L.jpg   

不過,背面依然遵照Intel家規,沒有拋光處理Orz

 

上機測試

由於SSD 530上市已久,相關的測試文早就滿天飛。加上這顆SSD的主人不是我,在這裡就簡單測一下囉。

測試平台:

Lenovo ThinkPad X220

CPU: Core i5-2450M (2.5GHz, TurboBoost upto 3.1GHz)

RAM: DDR3-1333 4*2 = 8GB

系統直接安裝於SSD 530上,並有做分割配置。受測試之分割為系統本身所在之分割

SSD 530 120GB Bench 2.PNG   

CrystalDiskMark – Random

SSD 530 120GB Bench 4.PNG   

CrystalDiskMark – 0Fill

SSD 530控制器使用SandForce(目前已被LSI併購)的產品-SF-2281。其具有將資料壓縮再寫入固態硬碟之特性(官方稱此技術為DuraWrite)。因此當測試軟體全數填入0(0Fill)時會造成效能之差異。

 

本次的開箱分享到此結束,感謝收看。若您有相關經驗或疑問也歡迎不吝於文末回覆、分享喔~


arrow
arrow

    MEDGAZ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