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4015.JPG  

SONY,這家橫跨家電、3C與多個專業領域的龐大集團,在前些日子卻爆出大量裁員、虧損連連,甚至還決定出售東京辦公大樓以節省開支,如此一連串的消息自然讓投資者與支持群眾相當吃驚。好在新總裁上任後,隨著”ONE SONY”理念的貫徹,推出的產品顯然被注入了一股活水。就以手機而言,不論是XPERIA Z這個全平衡設計的首作,或是充滿驚奇的XPERIA Z Ultra,都是至今仍膾炙人口的佳作,在這個旗艦滿天飛,前浪死沙灘的市場中實在難得。不過對SONY而言,顯然這些前輩們的崛起只是開始。因為XPERIA Z1,這位整合度更高的後起之秀,如今正靜靜的躺在我們面前

 

One SONY改變了什麼?

DSC04014.JPG  

各位若對SONY旗下的產品有所涉獵的話,不難知道該公司在各個具有產品的領域方面都有所謂的獨家技術,以下列舉數種給各位參考:

電視類(BRAVIA) – Triluminos, X-Reality, BRAVIA Engine

隨身聽(Walkman) – S Master MX/HX, Clear Phase, Clear Stereo

相機(Cyber-shot/alpha) – OSS(Optical Steady Shot), G lens, ExmorR/RS, BIONZ

獨家技術的產生,固然是為了使自家的產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得以脫穎而出。不過在SONY先前的企業文化中,結構是由一個個獨立的業務群所構成,彼此關係甚少,技術的交流更是付之闕如。

這種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模式,在3C汰換率不高的過去尚能透過單一事業群的眾多人才而穩固大局。不過現在可不一樣了智慧型手機和平板的出現,讓消費者汰換手中產品的頻率自數年縮短到一年,甚至僅有數個月。如此一來,靠單一事業群研發技術的方式已顯得過時而笨拙。在平井一夫先生走馬上任之後,其大力推行”One SONY”的新概念,目的不外乎讓旗下的事業群得以互通有無並達到增強競爭力與效率的效果。至於結果如何? 且看今天的主角-XPERIA Z1便可知悉。

 

外觀

DSC04013.JPG   

這就是XPERIA Z1。採用全平衡設計(Omni balance Design)使其得以與前輩相互呼應。

DSC04016.JPG   

正面上方,左方具有感應器,右方則有200萬畫素的前鏡頭。

DSC04017.JPG   

接下來看看邊框。與XPERIA Z不同的是,Z1並未在邊框內嵌玻璃,而是直接採用與XPERIA Z Ultra相似的全鋁合金邊框。根據官方的說法,這邊框的架構為一體成形,有助於機體剛性的提升。

邊框右側由右到左依序為Micro Sim卡槽、電源鍵、音量控制鍵,以及現今手機常有的遺珠相機快門鍵和吊飾孔。

DSC04018.JPG   

邊框左側,由左到右依序為micro SD卡槽、micro USB插槽與磁力充電接點。

還記得在Z Ultra中看到的新型充電底座(型號為DK30)嗎?若您有購買或認識該底座,不難得之其附有兩種寬度不同的夾具,那寬度較寬的夾具除了給使用保護套的Z Ultra使用之外,也是為Z1量身打造的喔。

DSC04019.JPG   

邊框上方,僅有3.5mm的標準耳機插孔。儘管此插孔是外露的,但請別忘記XPERIA Z1可是支具有IP55 / IP58防水防塵能力的手機,因此各位就不用在輕鬆聽音樂與防水之間進行取捨啦。以時間順序來看這樣的優勢也是師承於Z Ultra的設計。

DSC04020.JPG   

仔細看可發現插孔外圍有圈銀邊裝飾,上面還具有同心圓的紋路,做工可謂相當精細。

DSC04021.JPG   

邊框下方則是由喇叭所佔據。過小的喇叭音量是XPERIA Z上市後讓人感到遺憾的一項弱勢,現在看到這麼大的面積外加網友的回饋,Z1喇叭的音量應是頗為足夠。

DSC04022.JPG   

在端視背面整體之前,先來看看這不大卻引起熱烈討論的後鏡頭 – SONY G Lens搭配1/2.3吋感光元件的2070萬畫素相機。其代表的意義與特色將會在下方說明

DSC04023.JPG   

機背一覽,由上而下依序為nfc標誌(配對時碰觸此處即可)、醒目的SONY LOGO及最下方的XPERIA LOGO(被店家使用的支架擋住了)

看完Z1的外觀之後,在此便向各位讀者介紹這支手機所主打的功能之一相機。

 

SONY G Lens是什麼?

就算您未攝取相機的相關資訊,也一定常聽到廠商在宣傳手機的拍照功能時,常會一道宣傳鏡頭的成像能力 - 像是Nokia常會宣傳旗下的手機使用Carl Zeiss的鏡頭,又或是iPhone5發表時鏡頭的鏡片數(5)也被官方拿來宣傳一番。

至於SONY G Lens的起源,則是來自於被SONY收購的Konica Minolta旗下的G Lens,當時這標示的意義是Minolta鏡頭中光學成像能力極佳的產品(Canon L鏡的意義類似)

當然啦,就如同手機版的Carl Zeiss鏡頭基於物理上的限制不可能與相機版的相比(謎:不然相機還能賣嗎…)XPERIA Z1搭載的SONY G Lens也不可能與相機版的產品相爭。不過相機技術與稱號的下放卻也代表了原廠對該產品的信心,因此Z1的鏡頭在手機中應會有相當優秀的光學表現。

 

感光元件的大小

XPERIA Z1採用了1/2.3吋的感光元件,而如此大小的感光元件常應用在消費型數位相機(如:卡片機上),這樣的大小是什麼樣的概念呢?請看下圖(引用來源)

感光元件大小.jpg   

若是與單眼或高階相機所使用的感光元件相比,Z1的感光元件大小自然是微不足道。不過,在手機界中Z1的感光元件可就算是頗大的了僅次於Nokia旗下的兩支拍照怪獸(lumia 1020pureview 808)。考量到Z1輕薄的程度(8.5mm)和重量(170g),這樣的成就依然相當驚人。

 

手感

DSC04024.JPG   

不知是不是因為習慣XPERIA Z的關係(重量為146g),本人在初次拿到Z1(170g)時,拿起來的感覺比外觀給我的印象重了些,還因此感到驚訝了一下。對於重量這方面個人是認為喜好因人而異,因此這點還請各位自行前往體驗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多虧鋁合金邊框與雙面玻璃的手感真的相當的紮實,比起先前的Z可說是更上一層樓,堅固程度我想肯定也有長足的進步。此外,鋁合金邊框這次在邊緣也增加了倒圓角的設計,不論直著拿或橫著拿都不會感到刮手,雖然這改變不大,但對使用者體驗而言也是相當有感的進步。

DSC04026.JPG   

不過有些可惜的是,如同上圖所看到的,這次的電源鍵,雖然與XPERIA Z樣式相近,但按鍵本身卻變小了,再加上手感硬上許多,使得電源鍵的使用體驗有些扣分對這點很在意的話在此建議各位到現場測試一下再決定。

 

關於螢幕-可視角測試

XPEIRA Z1搭載5吋,解析度為1920*1080的螢幕,而這在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市場儼然成了旗艦級手機的標準規格。因此,本人在此並不打算對螢幕的尺寸多做詮釋(實際上,本人認為選購手機時螢幕大小還算是其次,能不能放下你的口袋或包包才是重點XD)。有鑑於先前XPERIA Z的螢幕可視角被人所詬病,發色在網友評論中也常被提到稍嫌蒼白,這次讓我們來看看Z1的表現是否能夠扳回一城

以下是XPERIA Z1的可視角測試圖片

DSC04029.JPG

DSC04030.JPG

DSC04031.JPG

DSC04032.JPG DSC04033.JPG   

順道一提,XPERIA Z1XPERIA Z Ultra一樣,都搭載了X-RealityMobile BRAVIA Engine技術,可在設定-顯示中調整,如下圖:

DSC04034.JPG

DSC04035.JPG   

店家剛好在旁邊擺了XPERIA Z,因此也順便做了一輪測試,讓各位快速得知兩者的差別在哪裡

以下是XPERIA Z的可視角測試圖片(請注意這不是Z1)

為了求測試的公平性,在進行拍攝時有盡可能地將相機的參數調整為一致,且全程未啟用曝光補償(EV)。兩者的螢幕亮度皆調到最大,增進螢幕表現之相關技術皆有開啟

DSC04037.JPG

DSC04038.JPG

DSC04039.JPG

DSC04040.JPG

DSC04041.JPG

DSC04042.JPG   

本人在現場觀察的結果是Z1的螢幕看起來亮度較高,但若是論及可視角的表現,兩者則感覺並沒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再加上先前在網上聽聞Z1並非使用IPS面板,想要在螢幕上有飛躍性成長的人可能就得失望了(雖然說我一直覺得兩者的螢幕表現都沒有很差就是了)

 

關於拍照-實拍測試

DSC04044.JPG  

XPERIA Z1各種拍照模式一覽

在進行實拍測試之前,先跟各位在這邊稍作提醒:XPERIA Z1雖然具有2070萬的畫素,但實際上在使用智慧場景模式、HDRAR效果時最高僅能以800萬畫素拍照。雖然800萬對一般使用者而言應屬相當夠用的等級,但為了避免造成對手機功能的誤解因而進行說明。不過老實說,本人也對原廠進行如此設定的原因感到不解,畢竟處理2070萬畫素的照片對Snapdragon 800處理器應是小菜一疊才是只能說也許原廠有省電或避免延遲感的考量吧。

以下先向各位簡單介紹幾個常用的拍攝模式:

智慧場景模式

DSC04043.JPG   

在這個模式下,相機的各種參數與場景辨識皆會交由Z1自行判斷、管理,因此設定的項目相當少(本人連照片畫素在哪裡調整都不知道大概是沒有 ?)。相片的畫素會自動設定於800萬,以下就上幾張實拍照給各位參考(由於是展示機,只能在現場拍攝數張,建議各位可看大圖檢視照片的畫質)

DSC_000001.JPG

DSC_0001.JPG

DSC_000002.JPG

DSC_0002.JPG

  

手動模式

DSC04045.JPG   

顧名思義,該模式將所有的設定項目皆交由使用者決定,因此可調整的細節與參數相當豐富。在未開啟HDR的狀況下可以產出2070萬畫素的照片,設定項目如下:

DSC04046.JPG DSC04047.JPG

DSC04048.JPG DSC04049.JPG        

有趣的是,場景模式的調整(SCN)僅在錄影模式時會出現(請注意左下角相機與膠捲的圖樣,藍色的圖標代表現正選擇的模式)。可以設定的項目如下:

DSC04050.JPG DSC04051.JPG

DSC04052.JPG DSC04053.JPG

DSC04054.JPG DSC04055.JPG

  

Timeshift burst模式

DSC04057.JPG   

本人認為這個模式是XPERIA Z1的最大特色。在這個模式下,只要點擊拍照,Z1便會拍攝61張照片,分布如下:

拍照前一秒有30 + 拍照同時輸出一張 + 拍照後一秒有30張,共30+1+30=61

拍攝完畢後便會有介面供您選擇最佳時刻,如下圖:

DSC04058.JPG   

61張照片則會被完整地保存於資料夾中(拍攝一次便建立一個資料夾)

雖然在這個模式下,照片的解析度會被限制在1920*1080(約兩百萬畫素),但一來手機拍照的用途常是上網分享,這樣的解析度應相當足夠,二來拍照前後皆有30張可挑選,精彩的一刻絕對不會錯過(尤其是拍照前一秒也有三十張,各位可以想想自己有多少次在反應過來,按下快門時才發現已錯過精彩時刻)。因此,若各位有拍攝快速移動物體的需求(像是小孩或動物),這項特殊技能會讓XPERIA Z1成為您的不二之選。

 

結論

DSC04059.JPG   

不知道各位看到現在是否有發現這篇文章的架構與本人以往的作品不太相同。除了多增加一些觀念介紹的單元之外,最大的一個不同便是取消了速度測試這個項目,原因則不外乎現今的中高階智慧型手機在瀏覽網頁與觀賞影片中皆能輕鬆的滿足眾人需求,與其再讓各位看一些證明手機運作順暢的影片,不如將篇幅改為介紹新機能與市場布局,不但更有趣也能與各位分享新知

至於在XPERIA Z1的部分,個人認為其最大的亮點在於拍照-並不是說其餘的部分表現不佳,而是在眾多廠商競爭之下,Z1的鏡頭與感光元件讓它變得獨樹一格,而這我想在One SONY策略實施之前是不可能看到的。其官方售價為22900元,算是標準的旗艦機價位,本人認為以這次推出產品的誠意而言,該價格算是頗為合理,當然對於先前苦苦排隊而得到免費的QX10”鏡頭相機”(定價6980台幣)的族群而言更是不用說了()

 

本次的分享到此結束,若您有疑問或相關的心得分享也歡迎於文末回覆喔~

 


arrow
arrow

    MEDGAZ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