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119     

Beats,這個由著名的饒舌歌手Dr. Dre創立的品牌,曾經是讓世界為之瘋狂的時尚耳機代表。在與Monster合作之時,”Monster Beats”的聯名更是家喻戶曉,在市場上也得到了兩極評價,和討論的狂熱。

在體驗過Beats Pro對音樂的詮釋之後,讓我們看看屬於新生代產品的Executive表現如何。

 

緣起

本人在先前對Beats Pro的評測中曾經提及該公司產品對音樂詮釋的特色:

由強烈筒音所構成的低音,搭配著音壓與音量在頻率低到一定程度時便會急遽增強的特性,讓Beats Pro適用的音樂範圍相當有限(如:電音、嘻哈等節奏感強的音樂)

不過,Beats Pro儘管是該家公司的經典,但隨著時間逝去與新產品的推出,其風格也漸漸的產生變化。舉例而言,以本人先前短暫試聽Beats mixr的經驗,其低音雖然強勁,筒音感卻下降不少,而其他頻率的聲音也變得較為清楚,雖然尚未改變到使適用音樂類型的地步,但對長期聆聽的舒適度幫助不小。

在與Monster分道揚鑣後,Beats發布的新品Executive除了帶來外觀風格上的改變外,其聲音的走向也普遍被人認為和先前的產品大異其趣,也因此促成撰寫此篇文章的動機。以下就與各位分享本人此次進行的體驗。

 

外觀

DSC_0003   

先來看看本尊吧。比起Beats Pro巨大的耳罩,Executive的體型可說是小了一號

DSC_0116   

頭帶,這次上面就只有寫上Beats的字樣

DSC_0118   

右側上方,executive的字樣在此驗明正身(左側也有)

DSC_0119   

右側耳罩,可看到b的標誌具有金屬髮絲紋的感覺,而旁邊的黑色背景若仔細看的話可看到皮革的紋路,本人認為如此的設計算是突破先前產品的框架(除了Pro之外都是由塑膠製成),設計感有所提升,值得嘉獎

值得注意的是,右側耳罩的”b”標誌按下去可暫時讓耳機靜音,進而方便與他人對話,此設計與studio相同

DSC_0129     

右側耳罩上方的開關-實際上ExecutiveStudio一樣都是主動式降噪耳機。開啟時開光上的圓點會發出綠光,在此沒發光的原因是展示機的電池沒電了……

在此也提醒各位Beats Executive在電池沒電的狀況下是無法播放音樂的

DSC_0121   

左側耳罩,可看到耳機由左邊出線

DSC_0130   

左側耳罩上方的凹槽,至於這凹槽是什麼用途,請看以下圖片….

DSC_0152   

用手指將凹槽扳開,才發現原來是個電池蓋,以磁力的方式吸住。

Beats Studio相比,除了使用磁力而非卡榫可減少電池蓋損耗之外,還有一條線負責將蓋子拉住以避免脫落,算是相當不錯的改進。使用的電池則是兩顆1.5V 四號(AAA)乾電池

順道一提,若您仔細看圖片的話,可發現電池安裝的方式是兩顆電池同向,與一般電器常用的反向裝法不同,不要搞錯了喔~

DSC_0175   

方才提到電池沒電,還好經過幾次碰壁,這次本人可是有備而來

DSC_0171   

拆下舊電池,可看到電池槽的構造

DSC_0168   

裝上新電池後,電源燈的確發出了綠光

DSC_0124   

既然是便攜式耳罩,可調整的頭帶設計當然不可少。這是頭帶伸展的樣子,可看到頭帶是由金屬構成,給人一種堅固的安心感。

DSC_0125   

除了可伸展外,為了方便收納,這支耳機也能折疊,此為較上方的耳機關節,內部同樣由金屬進行支撐。

在此也可看到耳罩本體的構造是由塑膠包覆金屬的方式構成,與Beats Pro使用全金屬切削的方式不同。

各位或許會對耳機有類似膠水的沾粘感到不解,實際上膠水封死的部分也是Executive的可動關節。其可讓耳罩如同UE9000一般向內轉90度,至於被店家封死的原因可能是怕展示機被顧客毀損。

DSC_0136   

耳罩左側標示

DSC_0137   

耳罩右側標示,由這張特寫也能看到頭帶的伸展構造除了有金屬骨架外,中央尚有塑膠製成的滑軌,可說是相當用心。

DSC_0134   

耳罩外觀,無法看到單體內部的構造

DSC_0132   

耳罩轉動關節,可看到與Beats Pro相同,其也只能進行微幅的轉動以適合頭型。仔細看的話還可發現有橡膠墊,用途是避免耳罩與框架摩擦。

DSC_0146   

Beats Executive是可以換線的,在此也將線材拔下展示給各位看(這是左側耳罩)

 DSC_0149  DSC_0148 

線材的部分與Beats Pro應是完全相同,採用標準四極3.5mm mini plug

DSC_0161   

線控正面,該線控僅支援蘋果iOS系統的產品

DSC_0158   

線控背面,有著beatslogo

DSC_0140 DSC_0144   

耳機插頭

 

測試環境

DSC_0166   

訊源為NWZ-Z1050 Phone out 直出

(作業系統更新為android 4.0.4,更新的方法與其對調音的影響請看此篇文章)

DSEE/VPT/Clear Stereo/EQ皆關閉

測試曲目:

註:由於在先前的文章中便提到無損的音源相較於MP3可給予耳機更好的發揮空間,本人測試耳機的曲目將逐步以無損方案取代320KBPS MP3

以下曲目未標註者皆為FLAC無損格式

「ソードアート·オンライン」BD Vol.4 Orginal Soundtrack Vol.1

01 Swordland

03 Everyday Life

 

BRIGHT- 12ヶ月20

 

TVアニメ『中二病でも恋がしたい』オリジナルサウンドトラック

02 Welcome to the Chu-2 byo world

03 中二病とはなんぞや

WWonder tale/田村ゆかり

02 片方だけのイヤリング

 

Zetsuen no Tempest ED Single - happy endings

02 - too late for chocolate [320K]

 

==本篇正式開始==

配戴感

DSC_0151   

頭帶柔軟度測試,可看到材質蠻軟的,雖然上方的緩衝部分比下方(真正接觸頭部的部分)多,但實際配戴時依然有緩衝的效果。

 

一拿起耳機,本人便明顯感受到Executive相對於Pro在重量上的進步。雖然其在材質上有所犧牲(由全金屬切削變為塑膠包覆金屬),但在優良的烤漆品質下影響其實不大,甚至讓人乍看之下有全金屬材質的錯覺。當然,在戴上耳機後,重量的優勢可說是顯而易見-比起Pro在貼耳時還會牽扯皮膚的狀況,Executive既不會感到夾頭、壓耳,頭部也沒有太多的重量感。若是調整得宜,甚至可完全無負擔的佩戴這支耳機,如此的改進可說是質感、重量的兩全,使我感到相當驚艷。

至於耳罩材質的部分,Executive的皮革終於不會像先前的產品一樣具有黏性。在配戴時耳朵周圍的皮膚頗為舒適。耳罩的軟墊觸感也非常好,雖然沒有向MDR-1R那麼柔軟而貼耳,卻依然有讓耳朵坐上沙發的舒適度。在大小的部分,雖然與Pro相比體型小了不少,耳朵依然能完全置入耳罩內。因此,撇開封閉式耳罩幾乎無法避免的長期配戴造成的悶熱問題,我認為Beats Executive與先前產品相比可謂突飛猛進,可說是相當舒適的一支耳機。

 

關於抗噪

由於Beats Executive是主動式抗噪耳機,且在缺乏電池的狀況下無法聆聽音樂,因此其抗噪的表現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尚未播放音樂的狀況下,戴上耳機,開啟電源,本人立刻感受到降噪的效果-周圍的雜音削去大半(但對人聲等不規則的聲音是無效的,請注意),的確有助於聆聽音量的降低。不過,隨之而來的缺點便是高頻的背景雜訊-雖然這是幾乎每支主動式降噪耳機都存在的缺點,但Executive的雜音硬是大了一些,大到長期處於這種雜訊可能讓我感到不適。幸運的是這樣的狀況在音樂播放後改善不少,而這也確定Executive並不適合用來單純降噪。

 

低頻(注意本次評測的順序為低-中-高頻)

這支耳機的表現與beats pro相比可說是站在天平上的兩個極端。Pro的低音相當有力(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力道可能過強)但緩慢,導致在聆聽強調氣勢的音樂時鼓聲等元素會糊成一團,令人感到困惑。Executive的低音速度則是相當的快,快到可與部分電樞式(動鐵式)耳機並駕齊驅。而在音壓的部分也小了許多,不過在強調節奏的音樂上依然足夠,不會使人感到軟弱無力。若要說有什麼缺點的話,大概就是筒音感完全消失造成氣勢顯得有些不足

在此我也認為Beats舊產品和新產品的交接相當有趣-前者(beats pro)是低音過強,速度又慢使其僅適合節奏強的音樂,而後者則是低音適中,速度快使其最適合同類型的音樂只能說Beats大概與這類型的音樂已經結下不解之緣了吧。

 

中頻

中頻是我對這支耳機最不滿意的部分,原因在於其中頻的表現相對於其他部分有嚴重的凹陷感,像是在曲目” Everyday Life”中,笛聲的飽滿度嚴重不足,造成該有的溫潤感並未被表現。此外,Executive的中頻無論是對上低頻、高頻甚至是人聲都是屈居弱勢的,因此認真說來如此的凹陷感甚至比被眾人認定中頻凹陷嚴重的UE Triple Fi 10還要強烈。

 

人聲

歸功於截然不同的調音,人聲在Executive上終於有機會盡情伸展。以曲目” too late for chocolate”片方だけのイヤリング進行測試時能夠感受到人聲的情感,甜度雖不至於讓人沉迷,但也算是足夠。不過,當人聲變得較為熱情(或激昂)的時候,會明顯的感到刮耳而不耐久聽,如曲目” BRIGHT- 1220中,原本應有清亮表現的女聲在這支耳機的詮釋下變得像是在嘶吼一般,令人感覺耳機瀕臨破音邊緣,如此的表現也讓它適合的樂曲類型變少了些(當然,也有人喜歡這種嘶吼的感覺,因此這算是見仁見智的問題)

 

高頻

或許是出於降噪所造成的雜音,這支耳機的高頻具有許多的毛刺感,舉例而言在曲目” Welcome to the Chu-2 byo world中前段音樂幾乎是充滿著嗤、嗤、嗤的聲音,雖然仔細分析下來它在該表現的極高頻部分都有讓人聽到,但充滿雜訊的感覺讓無損的訊源變得像是192KBPSMP3一般,實在頗為可惜。此外,高音的表現也顯得頗為聲音,尤其是在極高頻的部分令人有種變身為單音喇叭的感覺。

在細節表現的部分,本人也發現Beats Executive的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自動添加的假細節,由於本人所使用的測試曲目都是自己相當熟悉的音樂,在使用Beats Executive聆聽時會聽到許多先前未曾聽過的雜音,之後與耳機靜音(但電源保持開啟)的狀態相比才發現應是主動抗噪所造成。在此也認為這支耳機完全不適合用來進行音樂的鑑賞,否則會有不小的誤差。

雖然提到了許多有待改善之處,但相較於先前的產品,本人認為這支耳機在高頻的部分有長足的進步-光是音量能與低頻平起平坐(高:低 = 0.8:1)這部分在該公司的產品中已算是罕見。

 

解析力

整體而言,由於聆聽音樂時三頻的聲音都頗為清楚,收放速度也夠快,因此我認為這支耳機的解析力算是不錯。但正如先前所提到的,降噪帶來的假細節將這隻耳機提供資訊的正確性破壞殆盡,除了在聆聽音樂時會提供錯誤的細節感之外,高頻的雜音在安靜的環境下相信也會造成困擾,因此本人也認為Beats Executive是一支適合出外使用的耳機

 

音場

Beats Pro完全無法想像音場形狀的狀況不同,Executive的音場雖然相當小,但至少有前後的延伸性。因此,儘管無法想像成球體,但至少具有基本的立體感,也算是一大進步。

 

結論

DSC_0004   

經過這次的體驗之後,本人認為更均衡的三頻表現以及更泛用的音樂類型應是Beats Executive推出時在市場上的定位目標。是的,過多的低頻沒了,具有限制的高頻、表現平庸的人聲在這個產品上都獲得了不小的改進,而主動式降噪功能也讓其具有更高的附加價值。但是讓本人最為不滿的是這支耳機一定要裝電池才能驅動,且降噪被強制開啟。以本人的經驗而言,先前多次至有展示該耳機的店家(去了兩家)想要體驗,卻都因為電池沒電而無法使用,且扳開電池蓋時我也確認店家有確實更換電池,沒電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長時間的使用而使電池不堪負荷。或許各位會覺得這個狀況僅限於展示機,但當一支耳機需要電池才能聆聽時,也代表您必須隨時記得攜帶備用電池才能避免它變得無用武之地。此外,主動式抗噪的立意雖然良好,但它對音質的破壞是不可抹滅的-假細節、雜訊感以及高頻的干擾都使這支耳機的表現無法達到最好,實在是相當可惜

基於以上理由,儘管Beats Executive在質感、設計以及音質方面都進行了不小的改良,但依然有不小的改進空間。在此也衷心希望該公司能夠持續對產品做出更適合消費者的改進,進而讓人支持的原因不只因為它是潮牌


arrow
arrow

    MEDGAZ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