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R-MA900  

SONY於去年五月在台灣發布了針對居家環境使用的MA系列開放式耳機。該系列由SONY傳承至第五代的耳型職人(耳機設計職人)-松尾伴大先生操刀。其投注的眾多心血也讓該系列的旗艦-MA900在耳機界上令人眼睛為之一亮。今日,就讓我們以設計師的現身說法為出發點,探討開放式耳罩的特性,以及各大廠在此一領域上的努力。

 

聲明:以下部分文章內容節錄自T客邦文章:Sony 推出 XB1000 重低音耳機、MA900 開放式耳機,聽設計師親自介紹,有興趣者可先行觀賞後再閱讀此篇。

 

為何要選擇開放式耳罩?

“MA 系列是由 Sony 第五代耳機設計職人、音樂產品工程師松尾伴大所設計,松尾先生開發過許多耳機名熟知的產品,包含 MDR-EX90SLMDR-EX85SLMDR-EX700SL、以及 EX1000 等。松尾先生表示 MA 系列是針對居家環境使用,比較適合古典、爵士等音樂類型。由於想要呈現廣闊、沒有牆壁的感受,像是劇場的空曠空間,因此採用開放式耳機的設計,講求寬廣的立體聲音場。小松先生還打趣的說小時候家裡很窮、空間也很小,沒辦法聽到好的聲音,因此當上耳機設計師、針對產品的音場調校時,都會思考如何呈現出在高級音樂廳聽音樂的感受,也就是本次 MA 系列誕生的主因

上文為T客邦對松尾伴大先生進行採訪後得知的MA系列開發緣由。由該段文字中我們能得到以下與開放式耳罩特性相關的關鍵字:

適合古典、爵士等音樂類型->音樂以輕柔類型為主

廣闊、沒有牆壁,像是在高級音樂聽聽音樂的感受->寬廣而無限制的音場

松尾伴大先生身為耳機設計職人,對耳機的特性自然是相當熟悉。而他選擇以開放式耳罩的型態打造一支用來聽輕柔類型的音樂,體驗寬廣音場的耳機,想必是開放式具有該項目的先天優勢所致。以下就讓我們先來了解何謂開放式,以及與之相對的封閉式耳機。

 

 

開放式

封閉式

型態示範

AKG K99

DSC_0113  

SONY MDR-1R

 DSC_0035  

觀察重點

耳罩外殼上密佈孔洞

耳罩外殼上無孔洞

透氣性

普通~良好

~普通

空氣流通

頻段優勢

中頻、高頻

低頻、極低頻、極高頻

音壓強度

較低

較高

 

開放式耳機的特色

由以上表格不難看出,開放式耳機最大的特色就是耳罩上面有眾多通氣孔(若只有一個小洞不算,因部分封閉式耳罩有平衡氣壓的設計),其充滿孔洞的設計讓耳罩內部和外部的阻隔降低,在某些開口率極大的耳機(如:ATH-AD2000X以及本文的主角MDR-MA900),耳罩內部與外部像是只有一扇門簾之隔,如此的特性讓它擁有以下的先天優勢:

寬闊的音場

由於外界的氣流在開放式耳機中可較為自由的進出,人耳在聆聽音樂時可感覺到些許來自外界的訊息,令人有樂器在寬廣的空間中演奏的錯覺。相反的,若是將使用相同的音樂在封閉式耳罩上播放,呈現的音場型態通常會讓人認定在室內,雖然這個假想的房間可大可小,但牆壁始終是存在的。

聆聽無壓力

基於空氣可較為自由流通的特色,當單體發出相同的低音音量時,在開放式耳機上單體推動的部分空氣會消散,不會直接傳到耳膜上。如此的特點讓人不會因過強的音壓而在短時間聆聽後就須拿下耳機。因此若是您需要長時間以耳機聆聽音樂,開放式耳機會是值得考慮的選擇(當然聆聽一段時間後還是需要休息,避免聽力受損的憾事發生)

更自在地與外界溝通

相信許多人在聆聽耳機時都有為了聆聽周圍的人在講什麼而被迫拿下耳機的經驗。若是他人因為您聆聽音樂而無法溝通,有時還會造成不快。這樣的困擾便是封閉式耳機無解的問題,而在開放式耳機上,您只需稍微降低音量,或甚至不需進行任何調整便能與周圍的人自在談話。除了音樂享受不中斷之外,也不會影響溝通,可說是一舉兩得。

 

封閉式耳機的優勢

方才提到許多開放式耳機的特點,看似優勢盡顯,但封閉式耳機並未因此消失,想必是因為其也有先天上的優勢。基本上封閉式與開放式的優缺點可說是一體兩面(封閉式的優勢常是開放式的短處,反之亦然),請看以下敘述:

良好的隔音

封閉式耳機的機體缺乏孔洞,對其隔音想當然爾具有絕對的先天優勢。良好的隔音除了能隔絕外在環境的干擾之外,也能避免耳機漏音的現象。使用開放式耳機的人雖然能與他人自在溝通,但這也代表周圍的人很可能也需要被迫共享他所聆聽的音樂。由於漏音和無法溝通都時常會引起糾紛,在這方面只能說是有一好,沒兩好,缺乏完美的解決方案。

更好的包圍感

有人喜歡在寬闊的環境聽音樂,自然就有人偏好在小包廂、錄音室中享受、甚至以身體感受音樂(如夜店)。封閉式耳機的先天優勢使耳機設計師能夠將音場設計得較小,讓人有種躺在音樂之中,被其包圍的感受。此外,低頻在封閉式耳機上若調節得宜,也能讓人有震撼的感受,而這點也是開放式耳機較難達到的(原因正如前文所述-音壓容易分散)

更優秀的細節表現

歸功於良好的隔音,封閉式耳機在同樣的環境與單體素質下更容易讓音樂的細節被人聽見。像是SONY旗下的頂級監聽耳罩-MDR-Z1000,本人在試聽時雖然使用的只是Walkman NWZ-Z1050,但仍然對其將音樂細節還原的能力感到印象深刻-無論是極低頻、極高頻、演唱者的齒音、唇音等細節都聽得一清二楚。因此該耳機在這方面可說是完全發揮封閉式的優勢。當然,這並非代表開放式耳機不能有優秀的細節表現,只是它們可能需要較安靜(或極為安靜)的環境才能盡情發揮。

 

開放式耳機的低音解決方案

各位在閱畢上文對開放、封閉二方的特性闡述之後,應當不難發現一個事實:低音不足是開放式耳機最常見的致命傷。畢竟細節表現和包圍感的喜好因人而異,但若一支耳機有嚴重的頻率取向,其適用的族群便會大幅減少。在本人對AKG K99的評測中也有提到其低音僅會在量夠大的時候才會呈現,若是量較為一般的低頻(像是大提琴的低音)就會顯得軟弱無力。這樣的表現對旗艦耳機自然是不合格的。因此各大廠為了在開放式耳機中榨出足夠的低頻,也研發出以下的解決方案:

更大的單體

低頻也是聲音,而在動圈式聲音中,單體的口徑與其能發出的最大音量成正比,因此各大廠在開放式耳機中常會使用較大的單體以獲得足夠的音量表現,如:

  1. 1. 鐵三角(Audio-technica)的開放式耳機AD1000XAD2000X等旗艦都用上了53mm的大口徑單體(SONY推出XB1000之前,53mm的口徑在耳機界中為世界最大)
  2. 2.SONYMDR-MA900中沿用其於MDR-XB1000中使用的70mm超大口徑單體,不但大得驚人,XB1000在開發時的定位是重低音耳機(詳見T客邦的文章),因此可以提供更強的低音音壓。

70mm單體   

方才所提到的70mm口徑單體,體型巨大而驚人(圖片來源:SONY官網)

 

在單體中採用磁力更強的永久磁鐵

講述原理之前,請看下圖:

動圈式耳機構造   

動圈式耳機構造(圖片來源:elecfans)

 如圖所示,動圈式耳機在工作時,訊源所發出的電訊號會流入音圈(也就是位於振膜上的線圈)中,產生磁力與磁鐵和鐵心結合而成的磁場相排斥,進而推動振膜(在圖中以紙盆表示,這是因為紙是單體振膜常見的材料之一)發出聲音。由此我們可以得知一個事實-當音圈內的電流量無法改變(訊源相同)時,提升永久磁鐵的磁力便可使排斥力變得更強,使振膜被更有效的推動。而達成此目標的方式有兩個:

  1. 1. 使用強力永久磁鐵-在SONY旗下的旗艦耳機,如MDR-EX1000(耳道式)MDR-SA3000(開放式耳罩)中,都使用了磁通量為440kJ/m3的超強磁鐵,加強耳機對聲音動態的控制力,讓人可以聽到極為純淨的音樂。
  2. 2. 將鐵心改為能夠保有更多磁通量的物質Permendur合金(比例為鐵、鈷各50%,詳見Wikipedia)為目前已量產的材質中最能保持磁通量的物質之一。保有磁通量的特性讓永久磁鐵散發出的磁力能夠維持在合金所構成的形狀之中而不發散,進而在原始磁通量較少的狀況下達到超強磁力的效果。目前此合金被廣泛用在鐵三角旗下的旗艦產品(如:AD2000AD2000X(開放式)W3000ANVESW11LTD(封閉式))

 

使用低音透鏡

此方案為MDR-MA900首創,可說是耳機設計師的智慧結晶,構造請看下圖

音響低音透鏡   

音響低音透鏡與工作原理(圖片來源:SONY官網)

 

由此圖各位應不難理解,經由這種環狀構造的透鏡,使得單體發出低音時能夠更有效的送到耳道內,而這也是MA900在高開口率的狀況下,耳機設計師依然對其低頻保有信心的原因。

 

小結

本人在MDR-MA900發表時,便對其奇特的外型與使用的技術感到好奇,也因此極想一睹這支耳機的風采。可惜的是先前向三、四家耳機店詢問皆一無所獲。近日好不容易找到耳機本體的展示,卻又因該店正在裝修而暫時不給予試聽。但正如俗諺所云:危機就是轉機,也正是因為有這段沉澱的時間,讓我得以整理產品發表至今本人蒐集資訊所獲得的心得,進而撰寫此文與各位分享。待之後有機會試聽也會盡速將動耳聽的心得告訴大家。

若您對本文中任何內容有疑問或想要更正的地方,也請不吝於下方回復,本人歡迎您能一同參與、切磋。


arrow
arrow

    MEDGAZ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